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929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 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高考考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3高考真题【例 1】(2014 新课标)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B【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

2、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B 项正确,A 项错误。C 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D 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例 2】(2014 全国)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的职能,注意限定词“相同之处”。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故A 项与明代内阁不符,排除;官吏的任免权由皇帝掌握,地方政务由中央下派的地

3、方长官管理,不是两者的职能,故排除 C、D 两项,B 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例 3】(2014 天津)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C【解析】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 A 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 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

4、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例 4】(2014 上海)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C【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清朝雍正以后的中央权力分配图,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辅助皇帝行使权力,总揽全国军政要务,传达皇帝命令意旨给地方和各部,C 项囊括 A、D 项,故最佳答案为 C 项;内阁与军机处同为中枢机构,故 B 项错误。【知识梳理】内阁【重难突破】1.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不同之处内阁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

5、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近代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2明清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强化君主权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由皇帝控制。为了加强对官吏

6、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明朝还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明代除将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外,又将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废除中书省、设立三司,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直接归中央管辖。清朝时尽力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清初中央官职基本沿用明朝,如内阁、六部,但内阁已无实权。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再次加强。(2)积极作用:稳定和重建了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3)消极作用: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可供调节的余地越来越小,说明封建制度渐趋

7、衰落。【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关于丞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岳麓版教材指出,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明太祖废除丞相,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 1 600 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2措施:(1)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3)流官统治:明朝开始以流官统治代替土司制度,雍正

8、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施行“改土归流”,乾隆时代继续改土司为流官。3意义: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B【解析】设立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不是朱元璋,所以 A 项错误。C 项出现在元朝,不是明朝。D 项是在宋代出现的管理军事的机构;均排除。材料内容说明朱元璋认为丞相是其亲自独揽朝政的阻碍,所以要求废除丞相制度,故选 B。2“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9、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解析】由题干可知“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不同朝代品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朝代的中枢机构的调整,故选 B。A、C、D 不符合题意。3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皇帝直接安排六部进行赈灾工作而无宰相出现其中,这说明宰相已被废除,此事应发生在明清时期,故答案选 D,A、B、C三项时间

10、与题意不符。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皇权的强化C贵族制度的衰落D科举制度的成熟B【解析】明朝禁止皇室与大臣联姻,目的在于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实际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故 B 项正确;A 中央集权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没涉及;C、D 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5中国通史载:“侍读解缙、胡广被简选入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由于职位低下,秩皆五品,秉处政务虽有皇帝的支持然而其权力却远远不及六部尚书。”以上材料讲述的是()A唐代三省六部制B汉代

11、察举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置军机处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入阁,在皇帝左右”“成为皇帝的参谋”“职位低下”等并结合所学,可判断是明朝的内阁制。A、B、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所以应选 C。6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这反映出()A取消丞相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是不合适的B明朝的内阁制完全是此前丞相制度的复制品C内阁的出现完全是出于降低劳动强度的需要D明朝丞相制度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A【解析】主要考查明代的内阁制。从制度设计的

12、角度看,丞相制作为宰辅机构与皇权相互制约,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 A 项正确。明朝取消丞相制度不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皇帝强化集权的需要;明朝之前的丞相制度是合法机构,而明朝的内阁只是一个内侍机构。降低劳动强度的需要是内阁出现的重要原因,说“完全”太绝对化,故排除 B、C、D 三项。716 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死任何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元朝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B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明朝皇帝和官员依法办事D清朝皇权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解析】本

13、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从材料信息中“16 世纪末”和“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可知,材料反映的应是明朝的内阁制度,而明朝内阁反映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A 项明显错误;清朝入关建立起全国统治是在 1644 年,属于 17 世纪,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D 不选。8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称,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于皇帝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断D【解析】由所学可知,君主专制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逐渐较少

14、,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A、B、C 项说法正确,能够体现出皇权力量的逐渐加强,符合历史发展演变趋势,不属于特殊情况,可以排除。D 项是在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时期前的特例,符合题目要求。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结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D【解析】汉朝的刺史监督地方官,没有体现“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故 A 项错误;宋朝的通判也是监督地方官,故 B 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票拟”的权力,即事先拟定对政事的处理意见,皇帝同意了再“批红”,与题干不符,故 C 项错误;清朝的军机

15、处只能跪奏笔录,就像留声机和写字机器,故 D 项正确。10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D【解析】道光皇帝是中国由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皇帝。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被动地进入近代社会。但作为统治者,在思想上依然抱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放,致使中国依然在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上蹒跚而行。分析选项,D 项符合题意。A、B、C 题干没体现。二、非选择题

16、11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他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一 B)(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材料二: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顺治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旗驻防各地。康熙不启用与各旗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

17、旗旗务。雍正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领域: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2)方式:分而治之;由亲贵皇子(代替原首领)主持旗务;加强监察。特征: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2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者的积极性而

18、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施耐庵著水浒传 材料二:“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之大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19、”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参考答案】(1)王朝:宋朝(北宋)。办法:从权、钱、兵等三方面削弱地方力量;重文轻武。(2)特点: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弊端:藩王宗室的俸禄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禁止藩王宗室从事经营活动,导致其成为寄生阶层;对藩王宗室的约束过于繁杂。(3)因素:农民、革

20、命党的起义,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兴起;列强侵略,使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下降。观点:中央与地方应合理分配权力,不可使权力偏重一方。1.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发展概况(1)夏、商、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

21、互牵制。(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2.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历程(1)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汉武帝时,组成内朝(尚书台,低级官吏担任)和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加强皇权,削弱相权。(3)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4)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5)北宋太祖时,将相权一分为三,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6)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使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完全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