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9134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原君(节选)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句,把握文意。2.研读文本,了解作者对封建君主的认识及其观点。3.思考作者观点的时代进步性,汲取其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学习设想】本文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里“家国天下”单元的一篇选文。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高中语文文言知识的素养基础上,能够自我的完成基础字词句的文意梳理,能够在课前提出一些不理解和思考不通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同时,针对选修课程,更多的体现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老师起到引导,点拨和总结提升的作用。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课前预习为前提,课堂自我交流探讨

2、为主,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天下责任的价值观。【学习过程】 来源:Z_xx_k.Com一、导入(从解题导入)穷探古今于圣贤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明夷待访录顾宁人(炎武)书他序部分以顾炎武之言,解释课题原君中“原”为“推究,研究”的意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黄宗羲的脚步来一场“推究穷探出困境”的家国天下的思考。二、知人论世(课前预习)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

3、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来源:Zxxk.Com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它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21篇。该书尤其对明朝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且在对儒家政治理想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制度构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最高成就之一。三、自读课文【学习预设】按规定时间,完成自读讨论质疑释疑四个过程。自读,重在解决实词、虚词、句式、用

4、法等语言方面问题;讨论,重在解决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质疑,重在提出语言、内容两方面的疑难问题;释疑,是由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前三个过程学生为主,释疑则由教师为主。自读前教师要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一)自读梳理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主要意思,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预设】1.注字音好逸恶劳(w)寇雠(chu)无稽之事(j)窥伺(ku s)2.识通假视之如寇雠(“雠”同“仇”,仇人、仇敌)3.分古今(1)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人各自私也古义:自谋私利。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4.析活用(1)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动用法,使离散)(2)名之

5、为独夫(名词作动词,称呼)(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明句式(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判断句)(2)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省略句)(3)曾不异夫腐鼠(省略句)(二)研读探究1.首段涉及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有哪些行为?原因何在?【明确】人物:许由、务光、尧、舜、禹。 许由、务光经过思量而不愿就君位; 唐尧、虞舜就了君位而又放弃了; 夏禹起初不肯就君位可却推辞不掉,不得已而为之。原因是: 君位就是不把个人利益当做利益,却让普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为此,他们要付出千万倍的辛苦劳累,不可能像平常人一样地贪图安逸。2.

6、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明确】惭-安-荣权出于我,利归于己;传之子孙(天下莫大的产业!)3. “君为主,天下为客”有什么危害?目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明确】危害: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目的:为子孙创业;取产业花息。原因:视天下为产业。结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古今人民对待国君态度怎样?对待暴君有哪两种态度?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明确】古: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

7、如天。(为了天下人)今:怨恶其君,视之如仇,名之独夫。(为一己之私)小儒: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妄传伯夷叔齐之事。圣人:武王(伐纣)圣人;孟子(肯定伐纣)之言,圣言。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认为臣伐君“不仁”,商灭后,两人“耻食周粟”。小儒称赞两人,是不明“为君之职分”,认为“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国君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否则是“独夫”“民贼”。伯夷、叔齐的行为是为虎作伥。(三)拓读提升1.文中提到的对许由、务光的看法是否正确?【预设】带有作者自己的看法,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将历史事实歪曲,自圆其说。要辩证的看待。2.请你谈谈原君一文所述思想的可贵之处。【预设】他对君主职责有自

8、己的独特的见解,提出与历史上已有的观点很不相同的看法,指出君主的天职在于“为天下兴利、释害”。这一认识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就是今天来看也不无意义。 今天所提倡的“公仆”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与之相近的地方;只不过今天的“公仆”是对党而言,作者在此是对封建君主而言。 他对君主专制的危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比如他总结说:今之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对百姓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等,其批判不可谓不深刻。对生活在封建统治下的作者而言,其观点不可谓不大胆,其探索与启蒙的精神不可谓不可贵。文中所体现的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倾向是本文所述思想中最宝贵的一笔。

9、作者痛斥封建帝王专制罪恶中,痛切地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在强烈的反问中表达了 作者对设置君王的质疑与否定。纵观全文,作者这种敢于批评、切中时弊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既有民主思想火花的闪现,也有勇敢与无畏精神的流淌,这些一起构成了本文可贵的地方。 四、写作特色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请大家用归纳提纲、列举图表等方法,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为,按照“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人物禹;行为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

10、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为君之职分。五、课堂总结来源:学,科,网Z,X,X,K中心论点: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在阐明君主产生的原因和应有的作用后,指出“后之为人君”对待君位的观点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他们以为天下的权和利“尽归于己”,他们“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2.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奉我”“一人之产业”,并“视为当然”。六、布置作业回顾以前学过的晋灵公不君、孟子(两篇)、谏太宗十思疏、求谏等文总结的为君之道,假设你将来做了管理者,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领导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