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钱氏语言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2. 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学习者分析】1.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一篇学术性的演讲词,也是一篇学者论文,其核心是通过与外国诗的比较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理解它的关键是要理解作者风趣语言的含义。本课内容是在前两课如何鉴赏诗歌语言的基础上的延伸,同时也是对中国诗歌和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的还是首次让学生接触比较文学的概念以及比较的方法(对比与综合)。因此,本课在模块学习中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在本学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
2、国诗歌的特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学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作文,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概括,自己体会语言的含义。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从学习背景来看,对中国诗歌也有自己的认识,对论述体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有所了解。于是把握文章的论述的思路,结构不再困难。但学生缺乏对中外诗歌审美特点的认识,对于较为陌生的文艺评论和随笔,特别是文中大量的比喻和引用使得文章局部的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形象说理能力更为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去启发引导,让学生更快适应,帮助他们顺利达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2.品味本文语言的
3、风趣幽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到中国诗歌,可以说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而作为一名学者,要研究中国诗歌,只能放眼中国,欣赏本国诗作,难免有失偏颇,境界狭窄,今天我们学习钱钟书先生的一篇文化随笔谈中国诗,看看大师是如何来研究中国诗歌的。二、作者作品简介学生课前自查,上课回答。三、品味内容1.学生了解作者谈中国诗的目的和立场。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早熟。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五,
4、社交诗多,宗教诗少。3.举例理解特点四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朵红红的玫瑰啊,我的爱人像朵鲜红玫瑰在六月里初开绽放啊,我的爱人像支轻快乐曲优美和谐的演奏你是如此的美丽,亲爱的我爱你至深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直到四海干竭直到四海干竭,亲爱的直到太阳融碎岩石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只要生命仍存一切安好,我的至爱一切安好,暂别离我定会快归来,爱人纵然相隔万里。四、欣赏语言1请找到其中的比喻,并品析。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同时,教师根据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示例: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
5、牙方块的雕刻者。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2.将有疑惑的比喻句提出,并请同学互帮解决。可能有的句子: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3.进一步感受钱氏语言魅力 “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他们便找到一家门面
6、还像样的西菜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了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五、总结全文本文除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外,还引用了许多文史资料,钱钟书被称为“文化昆仑”。六、布置作业:以下是不同作家对“生命”的不同比喻,他们除了采用“生命像(是) ”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对这种比喻作了进一步的描写。请以“朋友”为题,运用类似的比喻手法,写一段文字。1.生命是那么瞬息而不留痕迹,像是淌下玻璃窗的一滴雨。(钟玲竹厦雪湖书简之一)2.生命像个钟摆,不得不开始,不得不在死亡与疲倦之间摆动,然后不得不停止。(简贞阳光不到的国度)3.到如今我仍坚持:生命应该像鞭炮,噼里啪啦一阵就完了,有声势,有缤纷,有壮烈,也有凄美. (张拓芜老!吾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