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76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7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中国现代史第7讲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新中国的成立是各项政治制度确立的前提。(2)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正式确立:1954年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继续存在。初步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宪法和法律遭破坏:无政府思潮泛滥,严重践踏人权。(2)党组织的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3)政治制度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1)纠正历史错误:平反冤假错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2)颁布并修订宪法:1982年颁布新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3)完善法律体系:颁布各种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村委会、居委会由村民、居民选举产生,大力推进村民、居民民主自治制度建设。(5)发展多党合作制度

3、:合作方针发展为十六字,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思维点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必然要体现国家性质,体现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实行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要求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种制度共同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新中国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果1两部纲领性文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性质:临时宪法。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意义:为建国

4、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内容: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三大政治制度及其中国特色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宪法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思维点拨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1两者性质不

5、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涉及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对台湾拥有不容置疑的主权。港澳问题是西方国家强占中国固有领土导致的历史问题,涉及英、葡两国,对中国而言属于恢复行使主权。2能否保留军队是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重要区别之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只要完成了领土的统一,台湾在国际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区出现,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全面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一

6、些国家的干预,祖国统一大业仍未完成。但中国政府历来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感召下,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图解“一国两制”的内涵2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原因(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强大。(2)关键因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群众基础:港澳人民渴望回归。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2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

7、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形成万隆精神。3三个时期和特点(1)奠基时期(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2)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4四个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5主要成就(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思维点拨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综合

8、认识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以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以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我们可得出两点启示:第一,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第二,“弱国无外交”。新中国各个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主要活动及作用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1)特点:“一边倒”,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2)原因: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3)主要活动: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

9、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4)作用:使新中国在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20世纪70年代(1)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主要活动: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改善。(4)作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320世纪80年代起(1)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

10、展壮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3)主要活动: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2001年举办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如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4)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地位举足轻重,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例1(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

11、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紧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当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在我国确立,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宪法保障,据此排除A、D两项。标语口号以“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最为恰当,选择B项。“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根据时间可直接排除C项。答案B 例2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

12、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BC D解题思路利用题干关键信息进行转换,把问题转换为:“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在新中国有哪些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政体的重要形式,正确;“一国两制”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错误;基层民主选举有利于实现直接民主,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保证,正确。故选A。答案A 例3(2012年高考天津卷)“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

13、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一国两制”政策,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国力的强大。故答案选D项。答案D 例4(2012年高考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

14、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A BC 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这种障碍仍然存在,邓小平访问美国是在这一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故应排除,答案为C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