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教材第34页思考思考提示: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教材第35页思考思考提示: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到2000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
2、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面积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2010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2040年和2070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2025年,翻两番可延缓到2050年,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
3、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三)教材第36页图3.5图表分析:(1)曲线的斜率(或陡缓)体现了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速度的快慢。(2)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情况不同。人口数量多的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快。(四)教材第36页思考(上)思考提示: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1)历史趋势:自唐朝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仍在增
4、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减少的趋势。(五)教材第36页思考(下)针对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有: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法制建设,严禁乱占耕地;在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中尽量少占耕地。(六)教材第37页图3.6图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消费水平固定在1975年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寿命为20300年;而在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寿命只有1080年;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可开采寿命也衰减得较多;目前氟、银、锌、汞、铅等矿产资源已经耗竭,而钨、锡、铜等矿产资源濒临耗竭。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人类社
5、会经济发展。读我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分布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最明显的地区主要位于图中的()A缺水带B少水带C过渡带 D多水带解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不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该地区在图中属于过渡带。答案:C2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年内分配不均匀C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多水带调往少水带解析:A、C项正确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B项正确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将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的水调往华北
6、地区,是从多水带调往过渡带。故选D项。答案:D3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且近几年水资源缺乏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北京市缺水的原因中,正确的是()地表径流量少过量开采地下水水污染严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A BC D解析:北京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总量少,地表径流量少,加之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缺水严重。答案:B图甲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甲乙4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2000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2000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
7、上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2003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A B C D52002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建设用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退耕还林效果显著未利用地增加A B C D解析:第4题,根据图甲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20002007 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不一,如 20022003 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但保持在1.2 亿公顷以上。第5题,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生态退耕等。图乙所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答案:4.C5.B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
8、源。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产资源发生短缺甚至耗竭。据此回答67题。6下列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大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的供需状况。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其特性之一;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明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虽然消费的矿产资源较少,但是也存在着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答案:B7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
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主要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C开采中采富弃贫,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D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一般来说,东多西少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加之采矿时采富弃贫,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在分布上,我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或西部地区,而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答案:B8读下图,完成(1)(4)题。(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曲线相交的时间是2000年左右,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_。(2)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
10、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3条)(3)我国耕地约为19.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面在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4)耕地供求矛盾的实质是_,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是_。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此图。当世界所需耕地面积和可耕地面积两条线相交时,供需平衡,此后便会出现供需矛盾。如果进一步开垦耕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可使供需矛盾出现的时间推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不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必须控制人口增长。1950年以后,也就是二战以后,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
11、越来越大,而同期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严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大开发中应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答案:(1)供需平衡(2)人口增加,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人类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人类滥垦滥伐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更需要植树种草。(4)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读以下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910题。9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解析: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
12、(降水)和地形有关。答案:A10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答案:D11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有()扩大耕地面积切实保护耕地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开垦草原、沼泽A BC D解析: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比重已很少;大力开垦草原、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答案:D我国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据此回答1213题。12导致我国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直接的
13、原因是()A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D滩涂养殖业的发展13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C发展生态农业 D控制人口数量解析:第12题,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使得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成为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直接的原因。第13题,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所以,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切实保护现有耕地。答案:12.A13.C1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示意某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重工业产值占
14、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1)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立方米万元1)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环渤海地区762.1627.708.48全国701.77119.8716.34注: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2)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解析:由表可知,环渤海地区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第(1)题,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其原因是环渤海地区的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第(2)题,由第(1)题可知,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高。该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等。答案:(1)特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较低。原因:环渤海地区的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