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6215-16苏教版(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
2、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
3、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Xing ji l rn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
4、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 )边 ( )作 ( )明 红( ) Ho xn gu rn丝( ) ( )赏 包( ) 油( )而生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6分)镶( ) 辨( ) 继( )碧( ) 则( ) 截( )嚷( ) 瓣( ) 断( )壁( ) 侧( ) 载( )三、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7分)例:枝头挂满果实。(石榴树的)枝头挂满(一个个沉甸甸的
5、)果实。1、教室摆满课桌。( )教室摆满( )课桌。2、花瓣中镶嵌着花蕊。 ( )花瓣中镶嵌着花蕊( )。3、春风吹醒了麦苗,吹绿了小草,染红了鲜花。春风吹醒了()麦苗,吹绿了)小草,染红了( )鲜花。四、默写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两首古诗。(6分)五、阅读短文,再做题。(43分)(一)松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
6、高兴的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数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松鼠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做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塞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
7、的积雪寻找雪底下的食物。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做衣服。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的小动物 ( )的小眼睛 ( )的积雪( )的小面 ( )的日光 ( )的夏夜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6分)敏捷: 玲珑: 追逐嬉戏: 3、按文章的内容填空。(11分)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再( ),然后( )。这句话写的是小松鼠( )。4、这篇短文介绍了小松鼠的( )( )和( )。5、 造句。(4分)只要.就.又.又.(二)天鹅湖是圆形的湖,四周拥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披着金色太阳的、低垂着头的柳树,她在微风的吹动下,拂动着细长的手臂,翩翩起舞。树下是芳草如茵的草坪,草坪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地看去,就像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湖的中央横跨着重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像一根腰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漂亮了。1、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4分)2、用画出一个拟人句。(2分)3、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到( ),并抓住( )、( )和( )三种景物进行具体描写。(5分)4、她在微风的吹动下中的她是指(),小野花的颜色有()。5、这篇短文主要写( )。(3分)六、作文。(30分)1、从校园里选一处景物,先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2、要把内容写具体,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