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执教的是高二的理科普通班,学生基础不扎实,语文素养一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有一种惧怕感,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好。教学目标:1、理解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逍遥内涵。3、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意义,树立高远的目标和志向。重点难点:1、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教学步骤:一、 导入著名学者马叙伦先生说过:“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庄子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理解逍遥对于理解庄子思想十分重要,是理解庄子的思想的钥匙。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逍遥游。二、 复习检查检查文言知识的预习。三、 文本分析1
2、、 本文开篇没有点题,那么第一段中提到了哪些事物?在文中勾画出来。明确:鲲鹏 野马尘埃 蜩与学鸠=万物皆有所待2、 第二段开篇提出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画出第二段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朝菌 蟪蛄 冥灵 大椿 彭祖 众人 斥鴳 鲲鹏 作者如何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小:朝菌 蟪蛄 众人 斥鴳大:冥灵 大椿 彭祖 鲲鹏=万物皆有所待,且有小大之辩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体积,寿命,千差万别,它们都不是自由的,皆“有所待”,即未达到逍遥之境。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文章的论述自然由自然界过渡到人类社会。3、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一下这一段中提到了
3、哪些人?知、行、德、征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在庄子看来,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人都有所待,不逍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逍遥?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 总结: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明确:顺应了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悠然自在的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四、 写法探究1、结构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大小之辩”世人亦“有所待”(有所待不逍遥)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先破后立,驳论2、艺术手法:善用寓言,神奇想象,对比
4、说理、多种修辞手法五、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窥见了庄子思想的一斑,有人说庄子的思想是积极的,有人说庄子思想是消极的,请谈谈你的观点。本文对你有何启示?总结:庄子思想可以辩证看待,很多属于唯心主义的东西,如虚无主义、绝对自由,都是需要摒弃的,也有许多事值得学习的。人置身于社会中,必然受到很多客观条件、规则的制约,庄子告诉我要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人拼命追求功名利禄时,会丧失本真、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亲近自然,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像鲲鹏一样,有远大的目标和恢宏的气度,去搏击长空、追求光明和自由。下面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小诗鲲鹏九万里高空的眼波荡漾成满世界的秋水云气之中是飞离了北冥的你苍天之下是扶摇承载的羽翼于是齐谐的世界里留下了你潇洒的身影你在怒怒你垂天之翼下飘荡的野马尘埃你在飞飞你拼尽全力也无法飞出的天际你在笑笑你锋利的双爪下虚弱不堪的万丈红尘你在追追逐你缥缈宇宙中无穷无尽的逍遥游六、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鹏之徙于南冥,初步了解了庄子的逍遥思想,其实逍遥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逃离人间;逍遥不是逃避责任,也不是惧怕苦难。逍遥是亲近自然,珍惜当下;逍遥是拥有爱好,享受闲适。摆脱物质束缚,提高精神修养,这样才能在天地之间任逍遥。七、 作业1、 背诵全文2、 课后阅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