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3)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5396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主要是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祆,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文章反复论证了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如把它当成物来蓄养而控制它,顺应它而利用它。荀子认为,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去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除了思想内容的

2、深刻性外,该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大量运用了排比,节奏鲜明,气势磅礴,说理缜密,富有感染力。这是本文在写作方面最突出的方面。学情分析1、高二学段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借助于课下注释可以基本理解本文的大体意思。但还需要继续在古文词汇和句式方面的学习和积累。2、在必修二模块,学生学习了劝学,对荀子和他的文章风格有所了解,学习本文应该有一定的亲切感。特别是对论说文的写法感兴趣,有学习的愿望。3、高二学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历史学科或是政治学科,对荀子的哲学观点是有所了解的,对于天与人的关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选文,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2、引导

3、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小组合作概括文段内容。2、 合作探究,理解荀子天人合一的思想。3、 拓展延伸,从荀子思想中汲取积极的立身处世的借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荀子积极的立身处世之道,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这节课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对文意的理解,

4、指名学生板书翻译句子并明确句式:1、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二、 整体感知(一)小组合作,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请分别概括出作者在1、4、5、8段中表达的观点。2.这四段体现了议论文怎样的论证结构?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法指导:1、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小组代表发表看法,教师归纳明确。三、 探究文本讨论探究: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评价: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善于联系实例说明,比如时

5、代、出身、家庭、高考、汶川地震等,这样才能有切身体会。四、 拓展延伸你是怎样理解“人定胜天”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课文中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二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天人关系的实践现实。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各抒己见,教师注重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即可。最后,教师举出一些实例加深学生印象:二战,印度洋海啸、南亚大地震、维苏威火山,以图片与现实的呈现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五、 课堂小结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六、 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