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502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导书写“裹”“鬼”。3. 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4. 读悟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传神特点并进行小练笔。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导书写“裹”“鬼”。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 揭题导入1. 板全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读书要自然,要读出节奏)2. 说说你了解的爱因斯坦。3. 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二、 初读课文1. 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2.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三、 检读理文(一)检读。读得真投入!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会读!第一组:(出示: 蓄着 一撮胡子 裹在 趿拉着鞋子)1.(出示:撮)这个字我们见过,记得吗?(出示:桂花雨句子)同一个字在这两处出现意思相同吗?(出示:两种解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看看注释,说说你的发现。读!齐读!多音字我们根据他的意思可以选择合适的读音!2.请你再读读!教学生字:了不起!这个生字你读得很好听!(出示:蓄)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出示甲骨文)古人把这些生活的必需品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谁能用蓄组个词?(是把什么留下

3、来?)文中是把什么留了下来?3.齐读一组词,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是形容爱因斯坦的容貌和穿着的,都在第二小节!)4.这些词会读了,第二自然段肯定没问题!哪位同学挑战?师评:你读得真好,字正腔圆。非常流利。你课前读了几遍?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的。第二组:(出示:鬼脸 一塌糊涂)1.教学“一塌糊涂”。读第一声。再读。想象他的工作室乱得怎么样?师评:杂乱无章的。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出示图片)看看他的工作室怎么样?带着你的感受读!有的同学皱着眉头都沉入其中了。那经过小女孩的帮助后,现在的工作室应该是( )指名读:你来读读当时的情景。2.教学“鬼脸”:这里有个生词特别有意思!你们会做鬼脸吗?互相做一

4、做鬼脸。他的鬼脸特别好玩,请他来做一做。其实,鬼这个字不仅可以逗人笑,还可以用来批评人,比如一个整天爱喝酒的,我们批评他:(酒鬼),一个特爱抽烟的人,批评他:(烟鬼)。特别吝啬小气的叫(小气鬼)。这个小孩鬼得很,还是批评吗?你也是一个小机灵鬼啊。多有意思的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这个词语藏在第五自然段,谁想读?(二)理文脉1.看来读书对你们来说一点也不难,老师要考考你,人的交往都是从“遇见”开始,那文章主要写了他们的几次遇见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预设:初遇部分理出来,其他部分就顺理成章了。如学生一下子找到1-3.追问:怎么发现的?有秘诀吗?(引导:这每一次相遇都交代了什么?

5、PPT出示时间。抓住了时间就能很快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板书:抓时间理序)2.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次他们是怎样遇见的呢?指名说。(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板书“撞”)第二次?(板书:遇)第三次?(板书:等)从此板书:坐3.结合板书梳理:你能不能结合板书、课文说说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要做到言简意赅。比如这样说,第一次爱因斯坦撞上了小女孩,觉得她不伟大。你能像老师这样讲下面几件事吗?其实这就是他们相识相遇的过程(板书),你看用这两个词我们就能更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了。三、精读“初遇”,感受写法。1.随着他们相见次数的增多,你发现两个人的关系(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近爱

6、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初次相遇。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1-3小节。2.交流:预设(不会穿衣、乱糟糟、不拘小节、邋遢),根据学生预设引导读书:从哪读出?容貌描写:“老人蓄着蓬乱的灰白头发。”(出示)A. “蓬乱的灰白头发”:生谈感受。有多乱呢?给你们看看,像什么?指导读。(预设指导:你把蓬乱的头发这个词读出了画面感。胡子:你没把胡子的特点读出来。这胡子不够硬。这胡子听上去就扎手。)B. 感受如何抓事物特点。老人有着怎样的胡子?怎样的眼睛?怎样的头发?(圈画重点词)可不可以把这些词去掉?C.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表示特点的词。衣着描写:“女孩望着

7、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拖鞋。”(出示)继续交流:哪读出邋遢?A.“裹在一张大被单里”:(1)教学“裹”。裹这个字容易记住吗?说说你怎么记的。师适当小结:对,古时候的人上山采果子,没东西装,就用衣服包着下山了,裹字就是这么来的。它是一个形声字,我们来写一写。师边范写边述要领:主横要长,果在中间,捺变点,撇捺要舒展。上中下结构的字要紧凑。(2)做一做裹的动作。随便用衣服把自己一包就出门了,这得多不讲究啊。你来读一读这句话。(3)“趿拉”:你什么时候会这样?你会这样出门吗?(4)想象:是啊,爱因斯坦就这样裹着一件又肥又大的衣服,吧嗒吧嗒地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你想说- (5)指导读:把你的感受放进

8、这句话里读一读。B.进一步体会抓特点的写法:作者在描写爱因斯坦的穿着时为什么只抓住“衣服和拖鞋”来写,而不写其他?(板:抓特点)C.说得真好。请你再来读一读。3.整体朗读体会。是的,作者在刻画爱因斯坦的容貌和穿着时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来进行刻画,让人物更加传神。我们把这两段描写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的高明之处。四、迁移运用,落实写法。1在小女孩的帮助下,爱因斯坦一下子像年轻了( )岁,那年轻了20岁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板贴画像)2.这就是年轻时的爱因斯坦,你觉得他怎么样?(帅气、很精神、神采奕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鲜肉。哪儿让你感到帅了?3.重点指导:穿着:你抓住

9、了西装的特点。西装还得要有衬衫领带配,你再细细观察一下(生观察)评价:显得风度翩翩。(笔挺的西装,白色的衬衫,配上一条黑色的领带,风度翩翩,十分绅士。)过渡:刚刚我们观察了他的穿着,其实他的容貌也很有特点!眼睛:怎样的眼睛?(炯炯有神)。只有睿智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眼睛。睿智的人不仅眼睛有神,眼神也跟别人不一样。(眼神专注、眺望远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过渡:再看看他的五官,还有哪有特点?刚刚同学们觉得他很多部位都帅,有的说眼睛,有的说高挺的鼻梁,有的说浓密的头发(看起来精神极了!),还有的说这棱角分明的脸庞,那是不是要面面俱到?(抓最具特点处写)3写的时候除了要抓特点,还要有顺序!比如写容貌可以

10、从上到下,写穿着可以从里到外!4.那请你抓两三处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像,最传神。5生练笔,师巡视。6交流评价。关注学生哪句话写得好。(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做到抓特点,有顺序!)五、总结延伸那后来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不花时间好好打扮自己呢?他和小女孩的后续交往中又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下节语文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按时间理序 撞 穿着 容貌 遇 抓特点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11、,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等 有顺序“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

12、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坐“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