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mn ji zo r dio k su y r nbo li tu jin mio hu shn hn bo f二形近字组词。(共10) 燥( ) 拆( ) 租( ) 核( )躁( ) 折( ) 祖( ) 刻( )暂( ) 哲( )三按要求做题。(14分)1.写出两个含有动物的成语:( ) ( )2写出一副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 ( )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但意思不变。见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怎能不帮助呢?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把无数块条石抬上陡峭的山岭。
2、5.修改下列病句。 上课了,都聚精会神地听讲。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缩句)四整理乱句。(每空1分,共5分)( )不一会儿,他们把冬瓜送到了菜场。( )小红用力搬冬瓜,冬瓜很重,搬不动。( )一天清晨,小红去上学,看见一只大冬瓜横在路边。( )小林、小明看见了,一起帮着搬。( )她想,一定是农民伯伯送菜时从车上掉下来的,应该赶快送到附近的菜场。五根据课文内容,或教材中的“日积月累”完成下题。(15分)(一) 填空。(每横线1分,共12分)1郭沫若认为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是:既 ,又 。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 。2在丰子恺的笔下,白鹅是一种
3、的动物,在老舍笔下,猫是一种 的动物,尽管动物的特点不同,作者对它们都饱含 之情。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 这篇童话,我懂得了 的道理。 4 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5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融”字,要先查大写字母 。字典中这个字的解释有:融化;融合;流通。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中“融”应选择第 种解释。(二)判断对错,用“”或“”表示。(每题1分。共4)1 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座大桥,交通便利了。( )3 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来写的。 ( ) 4理所当然”中“当”的读音是“d
4、ng”,“战车千乘”中“乘”的读音是“shng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美国历史上留下不朽功绩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学做家务活儿,10岁时就和父亲一起伐木盖房,开荒种地,顶一个全劳力了。()家境贫寒,又经常迁居,()林肯志向很高,求知欲非常强烈,一心想成为个“学问人”。林肯上学期间,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足一年,他是靠自学成才的。林肯七八岁时就养成了练习写字的习惯。没钱买文具,就以沙地、石板为纸,以小树枝、木炭为笔,写了擦,擦了写。10岁以后,林肯同书籍交上了朋友,每次随父亲外出种田,怀里总揣着本书。中午休息时,他坐在树下边吃干粮边埋头读书;晚上,家里没有
5、蜡烛,就借火炉里发出的亮光读书。林肯不仅爱读书,而且爱思索。他表弟这样描述林肯:“大家同读一本书,惟独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有权利提出控诉?是印第安人还是黑人?随后就在玉米地里大家议论。”除了书本,林肯还通过其它途径学习。他家里的信和邻居的信都归他写。这也是他练习书法和作文的机会。他时常徒步三十英里,去法院听律师们演说,学习演说的本领。 林肯成年后,做过许多工作,()什么时候,他()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刻苦自学。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20多年锲而不舍的学习使林肯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林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每空0.5分,共2分)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无
6、论都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每个1分,共3分)贫穷 思考 坚持不懈3 “见缝插针”在这篇短文中的意思是说林肯 。(2分)4 填空。(每空1分,共5分)林肯一心想成为 的人。没钱买文具,他就 ;为了锻炼书法和写作能力,他 ;为了学习演说的本领,他 。经过不懈努力,林肯终于成了 的人。5 用“ ”画出文中两处过渡句。(每处1分,共2分)6 短文中多次提到林肯家境贫寒,这是为了说明 。(2分)7 短文作者最可能的写作意图是:( )(把序号填进括号里,2分)a赞扬林肯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b说明林肯聪慧过人。8读了这篇短文,你能联想到谁?请写出他的名字,以及让你想起这个人的理由。(2分)死记
7、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七 (25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题目:一件让我 的事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提示: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吧,那件事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记忆呢?是高兴、难过、后悔、还是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这件事,注意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