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2808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29呼风唤雨的世纪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到底”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2字词卡片。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

2、“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二、资料展示与交流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4熟记田字格

3、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 潜入(qin qin)船舶(p b) 核心(h h)耕地(gng gn) 幻想(hun yu) 归类(gu hu)2选词填空。 改变改观改善a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其()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b这条公路修好后,人们的生活()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

4、读第一段。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3小组合作交流。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3小组合作交流。4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

5、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5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4

6、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是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朗读第五自然段。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

7、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3小组合作交流。4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六、当堂训练,巩固提高1连一连。改正生活改善 缺点创造 历程回顾 奇迹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

8、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潜入奥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登上 深海洞察 月球探索 天体2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a“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b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c“千里眼”“顺风耳”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