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
2、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
3、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
4、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介课文作者:肖复兴
5、。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设疑:回忆了什么事情?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学习词语:推荐、眼帘、删掉、燥热、握手 融洽、黄昏、模模糊糊 读读词语:规范、莫名其妙、堪称楷模、余晖、窗棂、 沉郁、 摇曳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谈谈其他收获。 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部分词语。 5.练习朗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读。 三、学习修改态度:一丝不苟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灯迅速而过
6、,问,叶老修改的怎样? 2.学习第三节,肖复兴是怎样把你们讲的句子写下来的?指名读,说说,从哪个词体会到修改的认真,修改的多? 3.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 4.朗读指导:吃惊、敬佩。 四、学习第四节:修改方法 1.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默读第四节,批注阅读。 2.谈谈修改方法,并从课文中找到例句。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 把长句断成短句。 (3)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 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
7、更清楚、更完整。 (5) 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6)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3.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4.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朗读句子。 五、书写生字。指导书写:荐、翻、昏。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2.修改方法六条。 二、学习评
8、语的激励作用 1.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 2.回答,我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什么? 四、会见感受人品 1.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读6-10节。 2.交流句子。 3.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 五、研究题目。 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2.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
9、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 4.还在“借
10、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五、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
11、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
12、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六、作业菜单: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 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附: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