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11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2、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设计理念集体智慧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围绕着小鸟和大树,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的时候,要一字一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了故事后,填空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师:从同学们所说的感受中,我们体会到了小
2、鸟和大树之间浓浓的情谊,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这种浓浓的真情。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三、读中感悟,体会鸟的真情。这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童话,而这些对话也正是最能体现小鸟和大树友情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演演、体
3、验体验他们的心情。1、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同桌互相扮演角色读一读-指名表演读-评议-师生对读-师和全体生对读。(把握第一次对话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及小鸟保证时的坚决与肯定。)师:第二年,小鸟终于回来了,但小鸟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读出惊讶的语气。2、指导朗读三次对话。树不见了,小鸟到处寻找。(出示三次对话。自己找伙伴读一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想象小鸟寻找过程中的心情-再读3、(出示:春天又来了)原来小鸟发现树不见了心情是那样的焦急,那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读?(读出焦急的语气)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
4、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四、拓展想象,体会树的真情。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从刚才同学的朗读表演中,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小鸟对大树的关心,小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飞越千山万水,找寻着大树,但大树这时已永远无法看
5、到小鸟了。那么大树在他被伐木人无情地砍倒之前是否也在思念着大树呢?老师经过找寻,终于找到了大树的日记,其中有一天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出示):2019年12月5日 晴今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眼睁睁看着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被斧子砍倒,拖出了森林。我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呢?总有一天,我也会像我的朋友一样被拖出去,但我舍不得这片土地,更舍不得远在他乡的小鸟朋友。人类啊!乞求你们能手下留情,让我能有再次见到小鸟朋友的那一天。小鸟要是看不到我,会有多么伤心啊!求求你们了!哪怕只让我最后再看他一眼,听他唱一句我喜欢的歌,我也心满意足了。教师配乐朗读。师:但是,大树的这个心愿最后还是被人类锋利
6、的斧子无情地击碎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大树最想对谁说话呢?(也许是小鸟、也许是人类、也许是大地母亲)请同学们为大树写下最后的遗言。展开想象,写一写大树的遗言,写完后交流。2、原来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发生过这样感人的事,大树在被砍倒之前,是如此的伤心。那么,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读。(读出伤感的语气)【课文外显的是小鸟对大树的友情,而友情的另一端-大树的情感却因为描写角度的不同留下了空白,这恰巧为学生建构文本留下了空间。让学生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参与文本的建构,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情感的深度体验,更有助于全面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因为友情的建立是需要双方共同付出的。】五、升华情感,体会朋友间的真情。如
7、此宽容、无私的大树,如此深情、真诚的小鸟,这一对真挚的朋友,最后终于见面了,虽然大树已成为了灯火,但小鸟还是为他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出示最后三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当小鸟两次深情地看着灯火时,他心里分别在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想象小鸟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对课文主题的升华。】师:同学们,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人世间最宝贵的诚信。读完这个感人的故事,你肯定比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又加深了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最深的感受。【回到对文本的整本把握,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感受,允许学生有多元的理解。】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预设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因为身份不同,朗读时应有所区别。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这一拓展性文本的引入,源于课文,又深于课文,为深度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作了铺垫,使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教师参与文本的建构,也是为学生的建构铺石引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