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美)罗森塔尔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易找到我了。”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
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奥斯维辛,60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绞刑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今天,让我们跟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沉重的步伐悄悄走进奥斯维辛,用我们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集中营正门“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
3、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毒气室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鞋子堆焚尸炉牢房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长廊上的照片1、读了课文和了解背景资料后,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2、作者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3、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11、开始时、开始时“默默地默默地迈着步子迈着步子”、想象成了、想象成了现实现实“步履不由得步履不由得慢了慢了下来下来”22、看见、看见毒气室毒气室时时“特别
4、特别恐怖恐怖,使他,使他终生难忘终生难忘”33、看到、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浑身发抖”44、看到狭小的、看到狭小的女牢房女牢房时时“惊惧万分惊惧万分,张大,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55、看见、看见试验室试验室时时庆幸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否则会“羞红了脸的羞红了脸的”66、参观、参观纪念长廊纪念长廊时时沉思沉思77、参观、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时“感到自己也感到自己也在被在被窒息窒息”88、参观结束时、参观结束时“参观
5、者用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恳求的目光彼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表情的变化人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与人格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1、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残害是最恶劣的罪行。此处是细节描写,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文中其它的此处是细节描写,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文中其它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但是,在一
6、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温和的微笑为梦想而微笑美好而又隐秘的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深藏于内心的信念和信仰2、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还有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这样写道:。结尾又这样写道:“这里阳光明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孩子们在追逐媚
7、,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在内容上,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反衬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在结构上在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照应了题目了题目“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是愤激之言。没有新闻,乃是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
8、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3、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9、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一般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么新闻时效性报道内容情感倾向比较的方面比较的方面比较的项目比较的项目最新发生的事件最新发生的事件时效性不强时效性不强客观事件客观事件个人感受个人感受客观客观个人情感浓厚个人情感浓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于1958年访问奥斯维辛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篇新闻荣获大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森塔尔的报道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把自己和其
10、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新闻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个人情感。作者没有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愤懑,字字句句敲打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他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
11、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把本届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最佳消息奖颁发给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拓展延伸二战已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时间也将冲淡人们的记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冤魂还在徘徊,帝国主义的魔爪还在延伸,新的战争也将继续发生,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呢?南京大屠杀后,日南京大屠杀后,日军在活埋中国平民。军在活埋中国平民。牢记历史血泪南京市区被日机南京市区被日机“无无差别级差别级”轰炸后的惨景。轰炸后的惨景。军国主义魂灵的复苏靖国神社小泉在靖国神社内参拜小泉在靖国神社内参拜学好本领,保家卫国捍卫国家主权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
12、类带来的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课文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奥斯维辛,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粹的暴行使四百万四百万人的生命被残酷的剥夺去。这个人的生命被残酷的剥夺去。这个悲剧属于整个人类的,我们应该共同面对这样的耻悲剧属于整个人类的,我们应该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今天,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段历史,还要以史为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段历史,还要以史为鉴,树立远大理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扬爱树立远大理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全世界人民走向国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全世界人民走向美好的明天。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