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194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解析:选C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不同,和也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解析:选D助词,的;代词,代“水”;均为介词,表比较,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道可道,非常道C虽有甲兵,无所陈之D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解析:选BB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

2、殊的、十分”。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选C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译文:_(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译文:_(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译文:_答案:(1)以“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有”来命名万物之母。(2)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不强行制定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3)国家小,人口少,

3、拥有各种各样的器具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4、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6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AB C D解析:选C体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思想,说明怎样表现绝弃圣智、仁义、巧利。排除这两句即可。7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

5、这些东西。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解析:选DD项,理解分析错误,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不是对当时社会的保守的认识。8老子第八十章里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答:_答案: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复古式的“小国寡民”的构想,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在这样的寡民小国里,没有强取和暴力,没有狡诈和欺骗,民风淳朴敦厚,生活恬淡安定,即使是望得见邻近的国家,甚至听得到邻国的鸡鸣狗吠之声,人们从出生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9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6、?答:_答案:“无为”的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悖论”: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道家的思想,对过去国人生活的萎靡不振,实应负一定的责任。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

8、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七十七章)(选自老子)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接近B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尤其C强为之名曰大 强:勉强D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衰败解析:选BB项的“尤”的意思是“怨恨”,“怨天尤人”的“尤”即为此义。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A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故”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C项,“为”,动词,作为,当作;判断词,是。D项,“其”,代词,它的。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思想的一项是()上善若

9、水居善地,心善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法道,道法自然清静为天下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A BC D解析:选C是阐述“道”的特点的,排除这三句即可。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身处下位,这样内心才能像水那样有容纳百川的深广与浩大,也才是接近“道”。B关于“道”是什么,老子认为,它先于天地而生,却不容易为之命名,它超越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C老子认为,太圆满的看起来就好像不完满的,太过正直的,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好像是迂拙。D关于“天之道”,老子用弯弓做比喻,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解析:选DD项,“这也是人

10、之道的特点”,说法错误,原文说“人之道,则不然”。三、语言表达14根据文意写出结论性的句子。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以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中说:“无求备于一人。”书经中说:“有容德乃大。”晋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它们都是告诉我们:_答案:胸怀博大者方能成就大事。(宽容他人,包容一切)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1)概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表达的观点。答:_(2)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理解。答:_答案:(1)成功在于积累。(2)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越是到最后快要结束时,越要谨慎。古人有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像刚开始一样谨慎努力,才能不遭受失败。魏徵就曾告诫唐太宗“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之所以出现功败垂成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在最后时刻放松了警惕,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以致出现了失误,最终与成功擦肩而过。也有的是被即将到来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一心想的是成功后的荣耀,以致最后出现了失误。所以说,越到关键处越需要谨慎,尤其是最后的几步要走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