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背景简介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
2、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课文学习重点渑池(min)汤镬(hu)盆缶(fu)不怿(y)皆靡(m)缪公(m)避匿(n)虽驽(n)案图(n)诈佯(yng)传舍(zhun)衣褐(y h)缪贤(mio)肉袒(tn)可予不(fu)列观(gun)甚倨(j)睨柱(n)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通假字(1)可与不(2)拜书送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
3、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不”通“否”,表疑问语气)(“庭”通“廷”,朝廷)(“案”通“按”,察看)(“缪”通“穆”)(“孰”通“熟”,仔细)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舍相如成传舍左右欲刃相如乃使从者衣褐相如前进缶安置住宿用刀杀穿走向前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相如
4、廷斥之怒发上冲冠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从小路向上在朝廷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完璧归赵秦王恐其破璧宁许以负秦曲毕礼而归之使完整使破,撞破使承担使回去羞,以为羞耻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文言句式1判断句:2.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3.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4.介词结构后置: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5.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大王见臣列观。遂与秦王会渑池。不如因而厚遇之。臣
5、(于)列观会(于)渑池(我们)不如6.省略句:传(之)以(之)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和好(负荆请罪)3-1314-1617-21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3.(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1.(14)写会前计议2.(15)写会上斗争3.(16)写斗争结果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
6、相如退让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3.(2021)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蔺相如廉 颇事 迹:思想性格:事 迹:事 迹:思想性格:思想性格:详写、明写献策、使秦、智斗、完璧归赵机智勇敢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勇敢机智引车避匿慷慨陈志一心为国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选材典型剪材得当谏赵设防有勇有谋辱蔺负荆勇于改过略写、暗写课文结构文章的中心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能言善辩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坦率直爽的磊落胸怀。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作者写蔺相如主要从缪贤的评
7、价“其人勇士,有智谋”为张本,详写了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在“完璧归赵”中写他献策、入秦、智斗,最终将玉璧完好无损地送回到赵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渑池会”中,写他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将相和”中,写他避让廉颇,慷慨陈志,化敌为友。这三件事,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和不畏强暴,深明大义的品质。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用了明写、详写的方法,笔墨酣畅,具体入微。除了正面描写外,还用了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对廉颇的描写采用了暗写、略写的方法,往往是寥寥几笔,性格全出。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
8、、胸怀坦荡、热爱祖国(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廉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好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缪贤 蔺秦王、群臣蔺廉 蔺有智谋大智大勇国家为重介绍斗争冲突选 材 典 型艺术特色一 详 一 略 的 写 法反衬手法的运用细 节 与 语 言 描 写你知道吗?1 誓同生死的朋友叫_。2 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_。3 自幼相交的朋友叫_。4 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_。5 意气相投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忘形之交竹马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6 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_ _。7 异姓结为兄弟叫_ _。8
9、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_ _。9 友谊最深的朋友叫_ _。10 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_ _。11 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_ _。布衣之交八拜之交世交至交君子之交点头之交人物点评你能数出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蔺相如廉颇缪贤赵惠文王秦昭王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哪一个?请略作点评课文人物人物点评链击高考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004年全国高考卷)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
10、去珠复还,饥民蒙活”。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人物点评人物评价知人论事事件归纳前后有别感情评价恰如其分时间概述有先有后小结翻译文句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点击课文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只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计策没有确定,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课堂作业请根据“负荆请罪”的文言材料,以“蔺相如其人”为题,赏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随笔【不少于400字】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