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大会堂罗马斗兽场北京故宫悉尼歌剧院苏州园林埃菲尔铁塔丽江古城哥特式建筑王家大院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
2、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解题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结构方法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柱子支撑的亭子(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彩绘屋脊筒瓦、戗兽、脊吻门环霸王拳三幅云亭子轩榭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 四、作者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罗马凯旋门北京琉璃牌楼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天坛皇穹宇欧洲圆亭子华表外国纪念柱怀宁县东升高级中学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