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五盟校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1. D(3分)【解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有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2C(3分)【解析】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3C(3分)【解析】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
2、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诗歌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祯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祯对唐代古诗有偏见。4A. (3分)【解析】B项“工友之间的关系极其恶劣”是过度推测;C项,目的分析错误,目的是表现这些农民工平日生活单调,以及被边缘化的生活状态;D项,打工挣钱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由此说他们一心向钱看有失偏颇。5(1)结构上多次写雨 ,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夏天”。(1分)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的所思所想,工友们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1分)(2)“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
3、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1分)(3)雨凸显主题,写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2分)6(1)艺术效果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2)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3)小说主题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答对一点给2分)7B (3分)【解析】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传统民
4、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2分)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1分)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2分)9(3分)B【解析】原文为“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10(3分)D 【解析】“美芹”用以自谦。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称“芹献”。11(3分)B【解析】“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
5、大了”文中无据12(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这样的)变故,拿什么复命呢?(5分,得分点:缘、归、期、何以和句意各1分)(2)辛弃疾于是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白,不被(孝宗)采纳。(5分,得分点:因、持论、劲直、为和句意各1分)13 CD (4分)【解析】(C项,“如约”一说无依据;D项,漏掉了在越州的元稹,是三人的彼此思念。)(答对一个选项给2分)14.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2分);表达
6、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2分)15.(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空1分)16C(3分)【解析】题中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
7、。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17D(3分)【解析】(A项,语序不当,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将“给” 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18B(3分)【解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
8、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19. C(3分)【解析】A搭配不当或不合逻辑,“大型客机”不能被打造成“工程”,改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研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B搭配不当,修饰语不当,“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诵爱好者”,删去“留学生吟诵社”; D成分残缺,“按照”缺少宾语,在“生态乡”后加“的目标”。20.C(3分)【解析】垂念,是指别人想念自己,这里是自己想念对方,故错误。
9、外子,指自己的丈夫,不能指对方的丈夫。惠存,请求别人保存,这里用得正确。鼎力相助:敬词,请别人帮助,不能用于自己。21【写作提示】本作文题是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提供了三种现象,第一种现象的核心在“要与自己较真”,第二种现象的核心在“不要与自己较真”,第三种现象则有所选择,有些可较真,有些不要较真。写作时,要紧扣自身实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认同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敢于较真,才能活出自我的风采”“与自己较真才会有进步”“与自己较真是一种优秀品质”“较真,可以夯实人生的精神”等。从认同不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人不较真才能活得惬意”“不必较真,潇洒走自己的路”“人不较真才能跳出人生
10、束缚”“能屈能伸,不必较真”等。从认同“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与自己较真需要理性的态度”“原则须较真,小节不计较”“与自己较真是一把双刃剑”“较真,要懂得方圆适度,刚柔并济”等。评分细则1.平均分28分。2.试题要求“不少于800字”,作文完整,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未完成作文主体已写出,只是没有结尾的作文,打分要低于28分;主体没有写出,或300字以内的作文,在10分(包括10分)以下给分。附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老师,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一起被称为辛、党。当初(他们两人)占卜仕途,用蓍草占卜来决断,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了北方,为
11、金做事,而辛弃疾得到了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度管束山东、河北的效忠大宋朝廷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的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辛弃疾有时跟他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做事,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如果)抓不到他,(您)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给了金帅,于是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杀了他,回报耿京
12、,耿京更认为他十分壮勇。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见耿京。正遇上张安国、邵进已经杀死耿京,投降了金(这件事),辛弃疾就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这样的)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饮酒,(辛弃疾)就当着众人的面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刑场将张安国斩首。乾道六年,孝宗在延和殿召见大臣们,商量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
13、辛弃疾于是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白,不被(孝宗)采纳。(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说他胸怀大志、谋略过人。(孝宗)召见了他。不久,辛弃疾担任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当时,盗贼在湖南接连兴起,辛弃疾全都讨伐平定了他们。然后就上奏章说:“现在朝廷十分清明,可近年来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等盗贼相继兴起,他们都能一呼百应,杀死抢掠官吏、百姓,死尚且不顾,以至于劳烦大军来消灭(他们)。普通老百姓,郡府用搜刮(钱财)害他们,县衙用征收赋税害他们,官吏用索取(钱财)害他们,有钱有势的人用兼并(土地)来害他们,盗贼用掠夺来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贪官污吏却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百姓做盗贼的原因,探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依靠平息盗贼的军队。”皇上诏令褒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