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观点态度”是一个内容含量极为丰富的考查要点,包含了“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两个大的考点,其中“思想内容”又可以分为“思想”和“内容”两个小的考点。对于“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观点态度”这一大的考点的考查,题型往往表现为内容阐述型考查、情感表达型考查和综合探究型考查。一、内容阐述型考查所谓内容阐述型考查,指的是命题者给考生提供相应的材料,如大到一两首诗歌,小到一句话、一个词,要求考生对之进行内容方面的分析。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这首诗/上片/下片/这句话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请简要说明。”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琅 琊 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
2、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第一步:范围和内容确认。“范围”指的是考查诗歌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指的是整首诗,还是一部分诗句;“内容”指的是诗歌考查的具体内容,譬如主题、环境之类的小的方面的内容。第二步:确认范围和具体内容之后,就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方
3、面的知识,针对需要鉴赏的具体范围,进行内容方面的分析。如果需要分析的范围比较大,如整首诗,那么就需要分层、分句,细化之后再进行分析。第三步:将第二步分析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行语言的组织。如上述2011年安徽卷的内容阐述型考查题型。第一步:范围和内容确认。本题考查的范围是全诗,涵盖了整首诗的内容,同时,考查的内容有特定的要求:“围绕溪水的那几幅画面”,即要求根据诗歌内容阐述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第二步:通读诗歌,思考所描绘的内容:诗歌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古旧木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中飘落的花瓣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
4、中无疑。第三步:结合题目要求“围绕溪水”进行阐述,分别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从这就不难看出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第四步:将上述信息进行整合,注意语言的简练,规范答题。二、情感表达型考查所谓情感表达型考查,就是命题者给考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要求考生对之进行分析,说明材料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考查方式有显隐之分,所谓显性考查,即命题者在提供材料之时,已经对材料的内容有所提示、分析,考生只需再进一步就能分析到位;而隐性考查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原始的诗歌材料,而不对内容加以任何的提示、分析,直接要求考生对思想情感加以分析。2011
5、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参考答案】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第一步:确定范围。试题考查的是全诗,还是诗歌的某一部分。第二步:结合诗歌的表达技巧,看看所考查的范围之内,是否运用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之类的手法,如果运用了,本题可以直接回答;如果没有运用这一类的表达技
6、巧,则需要借助诗歌的内容来分析了。第三步:分析范围之内的相关内容,借助于诗歌的内容、语言以及意象等来分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第四步:整合上述步骤的分析内容,按照由内容到情感的答题模式来组织答案。如上述2011年福建卷的情感表达题型。第一步:确定范围。试题考查的是全诗,内容是对感情的分析。第二步: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从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感情烙印的名词,思考作者隐含在“景语”里的“情语”:“人意静”“寒雾生”“临水”“稍见初日开”“学野凫”“逐清景”“安得”等。第三步:思考作者的感情,由“人意静”可见作者喜爱幽静,由“临水”等可见作者想亲近自然,由“学野凫”可见作者向往自由,由“安得”可见作者
7、内心有些惆怅。第四步:整合上述内容,按照由感情到分析的模式组织答案,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答题。三、定向概括题江苏卷热衷于在诗歌鉴赏中将概括能力和其他能力结合起来考查,这种概括往往指向性很明确,设问具体,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定向概括,所要具备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 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这首诗的
8、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参考答案】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第一步:明确指向。弄清概括的范围、概括的内容和其他概括的要求。第二步:回归原诗,思考分析。带着要求反复诵读原诗,在读懂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思考概括的内容。第三步:整合答案。据上述思考与分析的内容,组织成答案,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概括性。如上述2011年江苏卷就是一道典型的定向概括题。第一步:明确指向。要求概括的范围是“诗的开头四句”,概括的内容是“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同时要求“从三个方面”。第二步:回归原诗,思考分析。细读原诗后,发现第一、二两句写的是对李白诗歌的地位及诗歌的思想情趣的评价,第三、四两句写的是对其诗歌的风格的评价。第三步:整合答案。注意概括语言的精炼和简洁: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