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解析031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A项中,由图可知,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项中,饮清水后0.5 h,细胞外液渗透压低,此时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C项中,由图可知,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项中,3 h后,通过自身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两条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答案:D2生长
2、激素是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如图表示的是生长激素24小时平均值偏移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激素主要是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来促进生长发育的 B生长激素的分泌呈现昼夜节律 C生长激素只在夜间分泌,白天不分泌 D保持早睡和足够的睡眠时间对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虽然白天生长激素的含量小于一天中的平均值,但白天还在分泌,故C错。 答案:C3 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
3、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 解析:被狗咬伤时,为尽快消灭狂犬病病毒采用注射抗体的方法更为直接;用输入抗原的方法可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 答案:D4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生长的作用,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B图乙可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情况(表示 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 C图丙所示的基本规律是胰高血糖素浓度随血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D图丁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 线最可
4、能接近b曲线 解析:分析图甲,明确曲线各点各段代表的含义,FA段、AC段代表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D段代表生长素的抑制作用,A点表示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最大,C点表示生长素对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第一次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相应抗体需要的时间长,产生的抗体数量少,第二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记忆B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更多的抗体将病原体消灭。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时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与d
5、曲线相符。 答案:D 解题探密:解坐标曲线题的方法 (1)识标:明确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如13题中图甲横坐标可表示为生长素浓度,纵坐标可表示为生长作用。 (2)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转折点、终点、交叉点、平衡点等)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影响这些点的主要因素及限制因素等。如13题图甲中的A点、C点。 (3)析线:分析曲线形状及变化趋势,如曲线何时上升、下降,何时出现转折,何时达到最高点、最低点,并知其原因是解题的关键。5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
6、。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甲3.80.15.8乙3.62.80.1丙0.835.5丁436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手 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答案:D6有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温水处理了10分钟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设计了实验探究甲状
7、腺激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变化。见下表(代表等量加入):玻璃缸编号蝌蚪数常用饲料甲状腺激素50 10 min甲状腺激素甲20乙20丙20 观察蝌蚪完成发育所需的天数,下列预期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现象:若乙丙甲,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不变 B现象:若甲丙乙,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失去活性 C现象:若甲丙乙,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降低 D现象:若甲乙丙,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升高 解析:在上述对照实验中,甲为空白对照组,乙、丙两组中甲状腺激素用高温处理与否是单一变量,乙与丙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不变,丙与甲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失活,但现象为甲丙乙
8、。若甲丙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仍有活性但低于不用高温处理的。若甲乙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升高。 答案:B7艾滋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顽症之一,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图1表示人体对HIV的免疫过程以及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的HIV主要侵染的A细胞是_,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根据图示信息,HIV能特异性地侵染A细胞,这主要与A细胞膜表面存在HIV的特异性_有关。 (2)若图1中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发生的过程是_(填图中序号及相应名称),在病毒DNA整合到A细胞染色体DNA(图
9、1中)的过程中,需要的酶与基因工程中_和_酶的功能相似。 (3)图2所示为HIV侵入人体后,早期人体血液中HIV数量的变化,早期HIV数量减少可能与人体的_免疫能力还比较强有关。请在图2中绘制出相应时间内HIV抗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4)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2009年9月泰国研究人员宣布已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具有降低HIV感染风险功能的原因是_,但从研究数据看疫苗的预防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这可能与HIV_有关。 解析:(1)HIV主要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这与此类细胞膜表面
10、存在相应的特异性受体有关;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具有接受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B淋巴细胞的功能。(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DNA的逆转录过程以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而正常人体细胞中没有逆转录过程。经逆转录形成的病毒DNA要整合到人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必然经过“切割”和“连接”两个主要步骤,此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人体可以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在人体内的扩散,在此过程中体内产生HIV抗体,之后,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HIV抗体数量下降。(4)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它容
11、易发生突变,这为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困难。 答案:(1)T淋巴细胞 接受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受体 (2) 逆转录限制酶 DNA连接 (3)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 曲线如右图所示 (4)注射疫苗能诱导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容易发生变异(突变) 8如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表示过程。据图回答:图1 (1)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_,一方面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由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C、_分泌激素B,以协同升高血糖。 (2)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12、如图2所示。图2 开始时的30 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_。30 min后,在较高浓度_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_(填图1中的数字序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图2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方面的变化,异同点分别是_、_。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中激素D的名称是_。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_收缩增加产热,以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
13、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增加散热。 解析:(1)根据图1可知,饥饿状态下血糖升高的调节途径是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神经中枢兴奋某些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激素B)、肾上腺素(激素C),两种激素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变为糖,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分析图2可知,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由于小肠的吸收,使血糖浓度迅速上升(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糖原合成(图1中)和葡萄糖分解(图1中),最终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比较图2中肥胖者和非肥胖者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两者血糖浓度变化基本相同,但肥胖者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由此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3)参与水盐平衡调节并且是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激素D),JP3注意调节人体盐平衡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合成、分泌的。 答案:(1)下丘脑胰岛A细胞(2)小肠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胰岛素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3)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骨骼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