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分层作业(十八)(建议用时:35分钟)1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A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故选A项。2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三大
2、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C同仁堂收归国家管理是实行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的政策,故C项正确。4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时间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
3、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应是()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B由表中全民、集体、公社合营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及私营企业、个体手工业数量的锐减,可以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因此B项符合题意。5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D题干信息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故D项正确。6下表记载了我国
4、1961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的基本情况。此外,国家还对棉花等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 新中国1961年农业收购加价统计种类 粮食 油料 生猪 禽蛋提价幅度 20% 13% 26% 37%以上信息表明我国()A“大跃进”取得成功B正在调整国民经济C轻工业发展十分迅速D统购统销成效显著B根据材料“1961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选B项;“大跃进”取得成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提高农业收购价格”与统购统销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7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
5、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B“八字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C城乡差别逐步缩小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北京的工厂工人自己种菜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供应不足的情况,再根据材料时间“1960年”可知,主要是因为开展“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正确。81961年我国生猪收购量降到历史最低870万头,1963年是4 015万头,1965年达7 859万头。这种增长是由于()A农业“大跃进”运动成果卓著B政策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人民公社优势显露D国家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改变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60年,国家对国民
6、经济进行调整,农村政策放宽,从而调动农民积极性,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1960年冬,我们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农业“大跃进”运动成果显著不合题意,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出现材料中这种增长,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而1960年底经济调整的是生产关系与政策,而非经济结构,仍然实行全民公有制,排除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是24
7、.2%;1958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从1957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工业内部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 产量时间 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减少1958年4 000亿斤1959年3 400亿斤600亿斤1960年2 870亿斤530亿斤1961年2 950亿斤材料三1962年工农业生产简表农业总产值粮棉工业总产值钢煤原计划(百分数)比上年增长8.5%3 216亿斤2 2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670万吨2亿吨实际达到(百分数)比上年增长11.6%3 400亿斤3 40
8、0万担比上年增长5.7%720万吨2.17亿吨(1)对比材料一、二,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其原因何在?(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设问,明确答题的角度。第(1)问,要求对比材料分析“特点”,材料一“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运输”体现的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到其他部门;材料二体现的是粮食产量的下降;“原因”要结合19581960年的政策和时代特点分析。第(2)问,纵横分析数据可知“现象”,注意纵向总结和横向分析;“原因”要结合1962年的阶段特征分析。第(3)问,要根
9、据材料一、二中的教训和材料三中的经验总结。答案:(1)特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生产严重下降。原因:当时“左”倾错误仍在发展,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2)现象: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值都有所提高,尤以农业产值提高幅度更大。原因:中央努力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国民经济保持高效的、持续的发展。10“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
10、、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B新工厂建立的选址位置的变化说明改善了我国工业原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格局,故B项正确。11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
11、改造已基本完成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改造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项正确。12“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了公私合营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
12、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选B项;A项是属于“一五”计划的特点;C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项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13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这说明当时()A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首要任务C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D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C材料中“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是指对农业进行社会主
13、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革,“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是指把农业由手工劳动发展为机器生产,属于发展生产力,综合起来说明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是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故选C项;1955年属于“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工作重心应该是经济建设,排除A项;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一五”计划实行大力发展重工业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改造并举,并不仅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一幅政治宣传画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信息并加以解读
14、。(要求:至少提取两项信息,由表及里解读)解析:由导言“1958年”及图片信息中“红旗人民公社”可以将该图片反映的信息定位为人民公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即“大跃进”,具体表现为大炼钢铁、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等,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再进行相关解读,解读可以理解为对相关事件和现象的评价和认识等。答案:信息一: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解读: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 信息二:粮食满囤,庄稼种植很密集。解读: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的反映。宣传画本身也反映出当时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 信息三: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图书馆、医院、幸福院(敬老院)、幼儿园、百货商店等机构。解读:一方面在客观上说明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的生活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宣传画带有政治色彩,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状况。(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