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764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概念: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形成的垄断资本主义。2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4原因(1)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2)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3)经济危机和罗斯福

2、新政的影响推动,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5发展过程(1)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初步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3)广泛发展于二战后。(4)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5)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6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3)财政政策调节。7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评价(1)积极性: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

3、产的社会性。(2)局限性: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后期出现“滞胀”、财政危机等问题。(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4发展(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1973年经济危机后,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3)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缩小。5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2)助长了部分人的

4、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3)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构图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易错提醒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易错提醒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问题探究1 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吗?提示:否。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5、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问题探究2 福利制度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按资分配”吗?提示:否。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三)第三产业的兴起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2原因(1)科技的进步。(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3表现(1)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2)其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4作用(1)以

6、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2)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四)“新经济”的出现1原因: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概念: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4实质:信息化与全球化。5意义: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构图解史 美国的“新经济”问题探究3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7、提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构图解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易错提醒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问题探究4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构图解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对应学生用书

8、P236主题改革与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二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

9、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三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抛弃“共识政治”,她按照货币主义理论进行改革,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发行,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教你读史史料一表明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形式,阅读时注意抓住开头第一句话分析其背景,从法律文件中归纳其措施。史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史料三体现了为解决“滞胀”,英国进行了改革,采取了许多措施。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

10、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答:_(2)结合史料二,分析史料三中“削减福利开支”的原因,并指出其实质。答:_答案(1)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角色: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2)原因:70年代经济“滞胀”,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福利制度自身的弊端。实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历史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调整: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评价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主

12、题“减速脱轨”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一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

13、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解读史料注意转折词“但是”的运用。史料二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心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未得到解决。史料三反映了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形象地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史料运用(1)史料一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答:_(2)根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果如何?答:_(3)史料三是

14、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答:_答案(1)史料一表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2)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3)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使问题全都暴露,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肿瘤”,“肿瘤”是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

15、,从而造成苏联解体。历史解释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知识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追求速度,依然重点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斯大林模式相符,说明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

16、互会,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加强”说法错误。2(2017全国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知识考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将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由每年发放一次

17、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的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故B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18、。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知识考查美国应对“滞胀”的措施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总统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以消除国家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故A项正确。“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并非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意图,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覆盖的

19、范围正是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体现,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意在“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非是要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考向分析: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考查较少,但近两年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考查,彰显了其“冷点中的热点”的特点,这也提醒考生在备考时夯实基础,不留死角。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二战后苏联的改革历程,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预测1赫鲁晓夫时期政治领域的改革(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1957年6月,苏联党的集体第一次战胜了长官意志,100多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战胜了11人的主席团。推进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实

20、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这反映的实质是()A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历程B局部调整斯大林模式C扩大企业生产的自主权D精简机构和权力下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确定是在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主要的工作是改革僵化的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材料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集体第一次战胜了长官意志”体现了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牵涉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指的是政治上的变革,故C项错误;下放权力主要是指把更多的自主权下放给地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预测2民主政治与福利制度的得失(2018长春二模)“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

21、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以上信息说明()A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B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答案C解析西方福利制度给国家带来严重负担,但并非难以为继,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有利于国家稳定,故B项错误;政治人物为了一己私利承诺过多的福利责任,实质是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高福利造成财政重负荷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预测3里根的改革措施(2018广东茂名联考)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进行减税改革,19811984年分3次把个人所得税共减少23%;企业所得税率则从17%下降到15%。此举可能会()A缩小美国的贫富差距B扩大国家对经济的影响C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D增加外来资金流入美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削减个人所得税意味着国家对富人征税减少,最终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减少征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下降,故B项排除;税收减少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可能会减少,故C项错误;企业所得税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有利于吸引外来资金在美国投资发展,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