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735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6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下册 26 六国论 语 文 2023高 考 总 复 习 优 化 设 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内 容 索 引文本精读透解字词梳理整合知识归类教考衔接拓展运用*六国论 苏 洵 作家作品: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俱列入“唐宋八大家”。六国论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并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北宋统治者以六国为鉴,不为“积威之所劫”,奋起御侮以维护统治。文本精读 透解字词 通读全文,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武器 连词,表顺承 亏损 原因 有人 相继灭亡全都,一概 因为 因为 独自保全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

3、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用 这实际上 丧失的土地 那么 忧患 他们的 祖辈、父辈 同“曝”,暴露 披荆斩棘,形容创业艰辛 指国土 给予 这样 表结果的连词,才(),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满足 送给 指秦国 指六国 所以 决定,确定 国家倾覆 本来 应该 这样 对,正确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

4、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跟随 灭亡 亲附,亲近 灭亡 长远的谋略 坚持正义 因此 这是 等到 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才 招致 两次 接连 打退 及,等到 因 谗言 被诛杀()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变成 可惜 坚持到底 况且 消灭 几乎完

5、尽 智谋和力量 确实 假使,如果 亲附 天数,命运 天数,命运 应当 较量 或许 估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估量 封赏 合力 被积久而成的威势 胁迫,挟持 接近 治理 被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势力 假使 凭借 降低身份 旧事 这 梳理整合 知识归类 梳理整合知识归类 1.通假字 暴霜露 2.一词多

6、义(1)兵 非兵不利 斯用兵之效也 而秦兵又至矣 (2)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暴”同“曝”,暴露 名词,武器名词,武力名词,军队 动词,丧失,丢失 动词,灭亡 (3)暴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4)犹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 (5)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6)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与战胜而得者 动词,同“曝”,暴露形容词,强暴,凶恶动词,像,好像副词,还 副词,起初 副词,才 动词,亲附,亲近连词,和,同,表示并列介词,跟,同,表示比较的对象(7)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至丹以荆卿为计 (8)于 赵尝五

7、战于秦 齐人勿附于秦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9)或 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介词,因为 介词,用 副词,才介词,把,用介词,和,同 介词,向,对介词,比介词,比副词,或许 3.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 名词作动词,礼遇 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4.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父亲的父亲。(3)可谓智力孤危古义: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祖辈和父辈。祖辈和父辈。(

8、4)刺客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不去行刺。旧事。5.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译文:(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译文:(3)洎牧以谗诛。(被动句)译文:(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译文: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向秦国割地求和,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5)其势弱于秦。(状语

9、后置句)译文:(6)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译文:(7)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译文:(8)暴霜露,斩荆棘。(省略句)译文: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他们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6.名句默写(1)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败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的精辟论点。(2)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一个譬喻“,”,形象地说明了割让土地贿赂秦国的严重后果。(3)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4)六国论结尾指出“,”,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暴霜露 斩荆棘 苟以天下之大

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7.文化常识(1)祖父:文中指祖辈、父辈。与之相关的是“九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也泛指亲属。加“先”,表示已逝的。(2)诛:诛杀。与之相关的是“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链接高考 1.判断下列对文化常识词语解说的正误。(1)(2018全国卷)“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2)(2014大纲卷)“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020新高考卷)苏洵在六国论

11、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教考衔接 拓展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管 仲 论苏 洵管仲相威公注,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

12、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

13、?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吾观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威公,即齐桓公。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B.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

14、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C.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D.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C 解析“功之成”与“祸之作”是对称结构,“非成于成之日”与“不作于作之日”也是对称结构,故“功之成”与“非成于成之日”之间要断开,“祸之作”与“不作于作之日”之间要断开,排除B、D两项;两个“所由”分别作“起”“兆”的定语,组合成偏正结构,共同作两个“有”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15、是()A.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因用以泛指异族人。B.薨,古代称诸侯王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有时也用来称呼皇妃及帝王子女之死。C.弹冠,本义指拂去帽子上的灰尘,如“新沐者必弹冠”,也指将要做官或做官。D.不肖,文中指不才、不贤,与“臣等不肖”中的“不肖”语义相同,均为谦辞。D 解析 D项,“语义相同,均为谦辞”错,文中“其君虽不肖”的“不肖”指的是不贤明,不是谦辞,语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所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所致。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齐桓公死后国家混乱与晋文公死后国

16、家稳定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培养选拔贤臣的重要性。C.文章借萧何将死之时向刘邦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担任相国的例子,论证了举贤任能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D.本文是一篇史论,以全新的视角对管仲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审视,层层深入,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D 解析 D项,“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错,全文主要是批判管仲不懂治国之本,临终不能荐贤自代,没有对是非功过的全面的评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

17、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5.请简要分析苏洵评价管仲“可谓不知本者”的原因。苏洵认为天下不可能没有贤者,而管仲在临死前没有举荐贤才,是一种严重的失职。参考译文 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一生都在为使齐国国富民强而努力,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去世,五位公子开始争夺君位,祸乱蔓延开来,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

18、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导致国家动乱的人,再看看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回头看看,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管

19、仲去世,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晋文公的余威,在后世还称霸了一百多年。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因为他仅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实际上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不相信。我看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代替自己就撒手人寰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