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学:1、完成第五、六自然段重点字词解释。2、能够逐字逐句翻译第5、6自然段。3、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4、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思(15-20分钟)要求:1、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2、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3、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议(10-15分钟)1、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2、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3、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
2、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展要求:1、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3、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挑出错误。补充注释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事,名词作动词,侍奉;礼,名词作动词,礼遇)并力西向(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积威,积久而成的威视;劫,胁迫、挟持)日削月割(日,月: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苟,如果;下,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故事,旧事)翻译下列句子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
3、国下矣。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破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1、六国如何做,才能避免不“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原文回答)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并力西向2、结合背景,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对宋有何劝诫意义?六国论是缘事而作,意在鉴宋。当时北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军事掠夺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作者写此文是要告诉宋仁宗,应该以六国破灭为鉴,不要对契丹和西夏屈膝求和,以免像六国那样“为积威之所劫”。检 1、六国论的作者是()朝的()家()。与其子()()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文中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的国策。2、复习并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宋散文三苏苏辙苏轼宋向对契丹和西夏屈膝求和苏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五段)(引古)(递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六段)(讽今)(并列)不战胜负判智力孤危败亡中中心心论论点点分论点分论点事事实实论论断断结结论论(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