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徐志摩 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其诗作特点。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3、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
2、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写作背景简介: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于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
3、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在他回忆康桥时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4、的。”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康桥风光介绍: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本诗派以“三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所谓“三美”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三美”(欣赏加体会)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ning)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yng)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li)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ci)再别康桥的音乐美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hng)揉碎在/浮
5、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mng)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yo)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co)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xio)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qio)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g)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li)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ci)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琅琅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体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读来琅琅上口。B、音节和
6、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的绘画美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
7、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巧用动词,流动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使每一幅画都具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本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字(间夹八字句),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建筑之美。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节:从开篇就可看出诗人对母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爱恋 惜别所以第一节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既有难舍难分之情,又有无可奈何之意。定下
8、基调从第节起至第节,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河畔金柳 康河水草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眷恋迷恋欢喜留恋67节:请思考诗中的问题:1.诗人本是要放歌的,为何“不能了”呢?因为诗人从美的幻想中,从对母校的依恋中回到现实中来。现实是严酷的,不能不离别深爱的她啊。所以沉默啊,沉默啊。人在痛苦中多为沉默。2.为何诗人要“悄悄的”走?怕破坏母校的宁静美整体感知: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对比阅读: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乘舟将欲
9、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选择的意象新颖独特: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营造的气氛轻松飘逸:“多情自古伤离别。”或悲壮有加,或感伤无限,或依依不舍,或同病相怜,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离别总
10、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离别的对象与众不同: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伤别离”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婉约之感。总结(再识诗人)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人在 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爱、自由、美”是他人生理想的全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