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2、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4、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和(h)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学习目标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
2、素自然。背景这是一首和诗。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却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太阳从东海升起,朝阳照耀,霞光灿烂。江南早春,梅花绽放,杨柳萌芽,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清新和暖的
3、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忽然听到您吟咏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请你为我们讲一讲这首诗的大体内容。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几句?请加以赏析。步骤:1、句意。2、表现手法。结合诗句。3、情感、作用。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首联中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诗人触景生情。“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重点意象分析 1三、四联中,朝霞、梅柳、黄鸟、绿萍四个主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
4、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2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宦游人”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有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反衬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关键词的分析1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并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出”和“渡”。“出”字指太阳刚露出海面,还未升上天空,这就强调了新春伊始,江南春早;“渡”字不但把“梅柳枝头春”拟人化,而且把江南春意写活了。“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动。2“淑气催黄鸟”中的“催”有何表达作用?一个“催”字,用拟人的
5、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表现了春气之暖、浓、生机勃勃。最后两句的赏析:“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直抒胸臆。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本诗的技巧:A、触景生情;(首联)B、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C、拟人手法(“渡”“催”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D、化静为动(“出”“渡”写出了春的动感和生机)。E、直抒胸臆。(尾联)滕王阁 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几句?请加以赏析。步
6、骤:1、句意。2、表现手法。结合诗句。3、情感、作用。讨论、鉴赏1、“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等景观都是从哪一句中生发出来的?是从第一句中“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2、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写兴致勃勃,第二句写意兴阑珊。这有何作用?两两对照(对比),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3、A、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谁与它为伴?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B、三、四句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这两句运用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C、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夸张手法)夸张手法)4、颈联、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宇宙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总结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慨。作业1、做“自主学习丛书”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的题。2、背诵这两首诗。3、明天检查逍遥游背诵。4、预习春夜别友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