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教学素材)1康熙初年,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根基未稳的江山。“根基未稳”的表现不包括()A统一全国的任务仍然繁重B沙俄势力侵入东北地区C满汉间的民族矛盾仍很尖锐D清军还未能进入山海关答案D解析A、B、C三项是当时存在的社会形势,D项不正确,清军早已入关并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2清初,广大人民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其原因在于平定叛乱有利于()A维护国家统一,减轻老百姓的痛苦B减少清政府的财政开支C清政府能维护人民的利益D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三藩割据,造成了国家的分裂局面,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广大人民支持康熙平定叛乱
2、,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这一大局出发的。3康熙帝统一台湾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相同作用是()A打击了分裂势力 B打击了殖民侵略C加强了边防力量 D巩固了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统一台湾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是内政问题;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是反侵略、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在作用上都巩固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D。4康熙帝在北京孔庙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A缓和了阶级矛盾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C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D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B解析此时清军入关不久,中国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满汉之间的矛盾。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
3、奇异的悲歌”,现在有的历史学家又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A BC D答案B解析要从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领域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比思考,项属于应肯定的现象,故B项最佳。6阅读下列材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台湾外纪请回答:(1)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2)为此,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答案(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2)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解析第(1)问,应从台湾问题是内政着手分析。第(2)问的“措施”要从收复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说明,“意义”应从台湾、台湾与大陆、中国等角度进行回答。【教材问题解答】探究与思考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等人率兵到达夷州(今台湾);(2)元朝时设立了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3)清朝时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中俄雅克萨之战的意义:捍卫了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遏制了沙俄的对华侵略野心。3清朝前期中国疆域的情况:西跨帕米尔高原,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东南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4康熙年间耕地面积增长呈递增趋势,尤其康熙六十一年,增加迅猛。主要原因是久经破坏的农业急需恢复,康熙帝大力奖励垦荒;实行“摊丁入亩”;为治理水患,对黄河下游淤塞严重的河段作了比较全面的治理,大片遭洪水淹没的土地变成了米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