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节课,我们围绕“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进行了讨论学习,明确了实验内容的选择范围和习作要求。大家根据自己做过的实验各自整理了实验记录表,并完成了习作。这节课就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习作吧。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本次习作的评价重点。(1)按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2)恰当地运用已学过的词语。(3)可以写下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等。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油浮在水面上500毫升清水、一小瓶食用油、一个大碗、一根筷子把水倒入碗中,在里面滴入几滴油;(变化:油滴在水中变成了几个小黄点)等水面静止。(变化:“花瓣”聚集)用筷子缓缓搅动碗里的水;(变化:小黄点变成了几朵“小黄花”)轻轻晃动水面;(
2、变化:“小黄花”变成好多“花瓣”)油浮在水面上,油和水不能融合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据说,油比水的密度小,油和水的性质也不相同。我想和爸爸一起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是这样。我先盛了一大碗清水,让爸爸滴进去几滴油,油滴在水中慢慢地点 评写“我”做实验的目的:验证油比水的密度小,油和水的性质不相同。范文一变成了几个小黄点。然后我又拿了一根筷子,缓缓地搅动碗里的水,小黄点变成了几朵“小黄花”,“小黄花”越变越大,渐渐占领了整个水面。最后,我轻轻地把碗晃了几下,水面上的“小黄花”立刻变成了好多“花瓣”。等到水面慢小作者认真观察,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黄点在水中的变化。慢慢平静下来,一片片小“花瓣”聚集在一起,又变
3、成了一朵朵“小黄花”。“油为什么会浮起来呢?而且,油和水都是液体,为什么油不能融于水呢?”我自言自语地说。“孩子,因为油和水性质不同,所以不会相融。而且油的密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过程,条理清晰。密度比水小,当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时,因为水有浮力,所以油会浮在水面上。”爸爸摸摸我的头,微笑着说,“你现在知道学知识有多么重要了吧。”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我以后要多学、多问,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小实验。通过对爸爸的语言描写,解释了油浮在水面的原因。结尾点明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升华了主题。这篇习作介绍了验证油比水的密度小,且油和水的性质也不相同的实验。作者运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详细叙述了实
4、验的过程,条理清晰。最后,作者还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油浮在水面且不融于水的原因,语言通俗易懂。总 评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吃鸡蛋的瓶子一个熟鸡蛋、一个瓶口比鸡蛋稍小的玻璃瓶、两根棉签、一个打火机把熟鸡蛋剥去蛋壳;等火熄灭后,快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并将手移开。用打火机将两根棉签点燃;将点燃的棉签放入玻璃瓶中;鸡蛋被吞进玻璃瓶内吃鸡蛋的瓶子星期天,我在看课外书的时候,一个有趣的名词突然映入了我的眼帘“能吃鸡蛋的瓶子”。我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瓶子能吃鸡蛋?怎么可能?我决定做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点 评 开篇交代自己做实验的原因验证瓶子能不能吃鸡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范文二 按书上的指示,我先准备
5、了一个去壳的熟鸡蛋,两根棉签和一个打火机,就差瓶子了。我在家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瓶口尺寸刚刚好的瓶子。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准备好的鸡蛋放到瓶口上,使鸡蛋刚好掉不下去。接着从瓶口上拿开鸡介绍实验需要准备的实验用品。蛋,用打火机点燃棉签,然后迅速把棉签放进瓶子里,再等到瓶内的棉签快要熄灭的时候,把鸡蛋再次放到瓶口上,最后你猜怎么样?鸡蛋像个乖乖的小孩子,奇迹般地一溜烟钻进了瓶子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查阅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把小实验的经过介绍得很清楚。相关资料后,发现其实道理很简单:原来瓶子吞鸡蛋的奇妙现象是借助了大气的压力,即大气压的作用。瓶子里的棉签燃烧,消耗掉了里面的氧气,瓶内的
6、气压变小,瓶外的气压就能够把鸡蛋压进瓶子里。看上去就像瓶子吞下去鸡蛋一样。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把小实验的经过介绍得很清楚。哇!科学的知识真是奇妙啊!以后我要多探索科学知识,通过阅读了解它们,通过思考接近它们,通过动手实验见证它们。结尾点明自己做实验后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硬币浮在水面上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些币值不同的硬币(一分、二分、五分、一元)在杯子里接大半杯水,然后用盛水的量杯慢慢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与杯口平齐,水面出现一道弧线为止;捏住硬币,小心地把硬币平放在水面上,轻轻松手;采用相同的步骤,依次对其他三枚硬币进行实验。
7、硬币重力小于水面张力,硬币浮在水面上硬币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小魔术”一位老师把一枚一分硬币浮在了水面上,我感到很好奇,很想自己实验一下。实验需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水的容器点 评开篇点明实验的目的。范文三、一些币值不同的硬币(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一元各一枚),至于实验需要用的水,用家里的自来水就行。实验的第一步是往杯子里接水,这一步听上去容易,其实并不简单,必须保证杯子刚刚被水装满且不能溢出。为避简单介绍实验要用到的东西。免水流过大,我慢慢打开水龙头,调好水流的大小,接了大半杯水。剩下的一部分水很关键,我把杯子放到桌子上,手里拿着量杯一点点往杯子
8、里加水,直到水与杯口平齐,水面出现一道弧线为止。接着我选了一枚一分钱硬币,小心翼翼详细介绍实验的第一步,表现了“我”的严谨和认真。地捏着它平放在水面上。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分硬币没有沉下去,而是稳稳地浮在杯内的水面上,我兴奋不已。然后,我按照同样的操作步骤在另一个杯子里接满了水,二分硬币也浮在了水面上。我顿时信心大增,心想:我也会“变魔术”了。我揭示前两次实验的结果,同时写了自己实验时的心情,内容全面。乘胜追击,五分、一角的硬币也轻松地浮在了水面上。就在我满怀胜利信念进行最后一次实验时,实验结果却给了我重重一击:一元硬币直直地沉进了杯底。我想肯定是实验的哪个步骤出了问题,于是严格按照操作
9、流程重新进行了实验,结果再次遭遇失败。最后一次实验遭遇失败,与前三次实验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元钱硬币就不可以浮在水面上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杯子刚刚装满水且杯口出现弧线时,水面就会产生张力。如果硬币的重力大于张力,就会沉下去;如果硬币的重力小于张力,就会浮在水面上。”我心想:科学真是太神奇了!最后一次实验遭遇失败,与前三次实验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一天,我忽然发现我家那只玻璃制的电水壶长了一层白色的东西,妈妈说这叫水垢,可以用白醋去除。于是,我就想做个去除水垢的小实验。我先从橱柜里取出一瓶白醋,打开瓶盖,倒了小半瓶往水壶里,然后就耐心地等着。这白醋去水垢
10、时,妈妈告诉我,还要加水加热才行。于是,我往水壶里加了半壶水,再把水壶放在电源底座上,按下电源开关加热。不一会儿,水烧开了,一股醋味扑鼻而来。关闭电源,等水不动后,我发现壶底躺着许多颗粒,妈妈说这些颗粒就是水垢变的。最后,我把壶里的水倒掉,用清水把壶洗净。读了上面的习作,你觉得怎么样?与同学交流一下,提出修改建议。能按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词语运用基本恰当,但可以更丰富些。有些句子意思表达不够清楚,语句不够通顺。增加观察后的发现、感受或想法,习作就会更精彩。一天,我忽然发现我家那只玻璃制的电水壶壶底长了一层白色的东西,妈妈说这叫水垢,可以用白醋去除。于是,我就想做个去除水垢的实验。我先从橱柜
11、里取出一瓶白醋,打开瓶盖,往水壶里倒了小半瓶,点 评点明水垢出现的位置,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修改后调整语序,使语言更规范。然后就耐心地等待着。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不见有什么变化,心里有点着急,妈妈不会蒙我吧?这时,妈妈告诉我,还要加水加热才行。于是,我往水壶里加了半壶水,再把水壶放在电源底座上,按下电源开关加热。不一会儿,水烧开了,一股醋味扑鼻增加对“我”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而来。我发现壶底的水垢在慢慢减少,壶中的水变得有些浑浊。关闭电源,等水平静后,发现壶底躺着许多颗粒,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说这些颗粒就是水垢变的。这太有意思了!最后,我把壶里的水倒掉,用清水把壶洗净。细节描写,写出加入白醋后壶底水垢的变化。将“不动”改为“平静”,用词更加规范、准确。再次点明“我”此刻的心理。实验结束后抒发感慨,表达感受。评价内容表评价内容做到的画“”是否按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加分项:是否写了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