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359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过关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步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相关事件按因果顺序排列的是 (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解析 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合成,在单侧光照射下,使尖端中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而细胞生长较快,因而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 D2.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对根的处理

2、方式生长状况1黑暗竖直生长2单侧光照射背光弯曲生长3黑暗(一侧贴琼脂块)竖直生长4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5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解析 A项错误,第2组与第4组对照不能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项正确,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根尖生长的影响。C项错误,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D项

3、错误,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根尖背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根尖向光侧的生长素对根尖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答案 B3.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生长程度分别为 ( )A=B AB AB 不一定A. B.C. D.解析 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乙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于甲中的生长素浓度,A、B都无尖端,不能感光,所以两者都 不弯曲,由于乙中生长素浓度高,所以B生长较快。答案 C4.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甲-丙是在切去尖端后进行的处理) ( )A.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

4、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B.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3C.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丙D.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解析 顶端顶芽存在时,会出现向光性,只有丁图仍存在顶芽,所以出现向光性。甲、丙图在摘除顶芽后,放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仍会抑制1、3处侧芽生长,而乙图解除了顶端优势,所以侧芽2首先发育为侧枝。由于甲、丙顶端以下部位都会得到生长素,所以二者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答案 D5. 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解析 在单侧光照下,背光

5、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同时生长素又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是逆浓度运输,并积累于侧芽,所以b处生长素浓度最高,图中“芽”所含生长素浓度的高低顺序应为bcda。答案 C6.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定量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就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光照引起生长素向下运输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D.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解析 由题干实验可知:在有、无光照的情况下,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量基本相等,故光照不能促进也不能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在无光的条件下,生长素也正常向下运输

6、,所以光也不是促进生长素向下运输的原因。由图1与图2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对照可以看出,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答案 C7.如下图是豌豆的去顶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C.生长素不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D.植株内生长素下降的同时,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解析 通过三组赤霉素水平的比较可以看出,生长素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答案 C8.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产生生长素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D.剥圈以上的

7、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解析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当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侧芽,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从而使剥圈以下的侧芽迅速发育成侧枝。答案 C9.已知正常生长的草莓为二倍体,如图甲、乙、丙、丁为四种不同的草莓果实及对应的处理措施(NAA为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图中箭头所指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未经授粉的草莓未经授粉但喷洒了一定浓度NAA溶液的草莓正常生长的草莓秋水仙素处理正常植株幼苗后的草莓A.草莓只能通过瘦果内的种子进行繁殖B.NAA溶液能帮助草莓完成

8、授粉C.NAA的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D.甲、乙、丙、丁果肉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之比为1122解析 草莓既能通过茎进行无性繁殖,又能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由果实图形知,乙果实无种子,说明NAA溶液的作用不是帮助草莓完成授粉;根据题干提示,NAA为生长素类似物,其在果实形成过程中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果肉是由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的,故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与母本相同,则甲、乙、丙、丁果肉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之比为1112。答案 C10.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 )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顶芽比侧芽生长快2,4-D清除田间杂草A.

9、 B.C. D.解析 中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作用对象都是茎,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导致根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符合选项要求;的研究对象都是芽,生长素浓度的不同造成它们的生长状况不同;是利用双子叶植物对激素敏感,单子叶植物对激素不敏感来清除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符合选项要求。答案 C11.一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其原因不包括 (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茎的背地生长是光照引起的C.根对生长素敏感性较茎的敏感性强D.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解析 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和茎靠近地面的一侧

10、,由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答案 B12.农业生产和园艺业中常用到“去除顶芽,促进侧芽生长”的方法,对这种方法理解合理的是 ( )这种方法是对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去除顶芽也就是去除了植株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去除顶芽前侧芽生长缓慢的原因是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过高这种方法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A. B.C. D.解析 题干中的方法是对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生长,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故合理的理解有。答案 B13.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

11、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B.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C.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D.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解析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是c,因为大于c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没有检测。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所以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侧芽会产生生长素,所以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 A14.下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 B

12、.C. D.解析 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故芽的长度较无生长素时要长。答案 D15.将具两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同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喷壶分别将蒸馏水和赤霉素溶液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高度。结果A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该实验说明 ( )A.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B.蒸馏水有抑制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C.赤霉素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D.蒸馏水有抑制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解析 比较A、B两组的处理过程,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

13、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因变量为植株的平均高度,实验说明赤霉素有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答案 A16.图1中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的情况(用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的值最大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的值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 从图2可知,B点时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此时值最小,故A项错误;在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14、,促进作用加强,值将逐渐减小,故B项正确;C点时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当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浓度时,将抑制生长,故C项正确;图2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故D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值最大,为90;当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时,值最小。答案 A17.“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 ( )A.“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B.“气”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解析 乙烯可促进果实成

15、熟,乙烯是气体。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答案 C18.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项是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萘乙酸、2,4-D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与天然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比较稳定C.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放心使用,不会损害人体健康D.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可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无需发芽就可产生-淀粉酶解析 -萘乙酸、2,4-D等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天然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如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

16、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就可能有致癌作用;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可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无需发芽就可产生-淀粉酶。答案 C19.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的产生,而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对-淀粉酶的合成起抑制作用,两者在-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下图。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剂在第11小时加入,见图中“”。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抑制-淀粉酶的产生B.对-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C.脱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机理是促进mRNA合成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解析 从图中

17、曲线可知脱落酸与6-甲基嘌呤的作用相似,故C项错误。答案 C20.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do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的乙烯是由ABA诱导产生的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ABA处理组乙烯的释放量在处理3 d后大于对照组,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处理组乙烯的释放量在处理3 d后小于对照组,故ABA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脱落酸合成抑制剂抑制乙烯的合成;乙烯和脱落酸对果

18、实成熟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对照组没有经过处理仍有乙烯产生,故采摘后的番茄果实不经ABA诱导就能产生乙烯。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3分)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_,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_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_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_处理,达到

19、增产的目的。(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_的部位,通过促进_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处_(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解析 (1)从曲线走势来看,当生长素的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2)由于生长素能促进茎的生长,但T1点之后乙烯开始合成,到达一定浓度后使生长素的含量减少,因此合成乙烯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不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从题干“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可知,如果要促进黄瓜雌

20、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4)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是促进细胞伸长,可取受生长素影响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如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比较即可,此时弯曲部位的两侧形成对照。答案 (1)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M(2) T1(3)一定浓度的乙烯 (4)生长旺盛 细胞伸长 纵切22.(13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且结实率大大降低,水稻的这种情况称为“恶苗病”。

21、科学家观察到这种现象之后做出的假设是_。为探究假设是否正确,科学家设计了实验,实验的大致思路是:用培养液培养赤霉菌,将_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若这些幼苗_ _,则证明假设正确。此后,其他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到结晶的赤霉素,要想证明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还需要_。(2)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的活性实现的。因此,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主要是通过提高_含量来实现的。对于完整的胚芽鞘来说,赤霉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_,生长素主要的作用部位是_。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

22、中的_作用。解析 (1)本题提供的信息是: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患“恶苗病”。由此不难想出实验假设: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实验思路是提取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然后用其去感染正常水稻,看水稻是否患“恶苗病”。从植物体中发现或提取到天然的赤霉素,才能证明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2)据图分析可知,赤霉素主要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进而促进细胞的伸长。因此,要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除了促进其合成外,还可以抑制其分解。生长素的合成主要在胚芽鞘的尖端,其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赤霉素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所以赤霉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胚芽鞘的尖端。答案 (1)赤

23、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不可以答出产生赤霉素) 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注意:喷施液体中不能含赤霉菌) 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只答出现“恶苗病”症状不对) 在植物体内发现天然的赤霉素(2)抑制 酶 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协同23.(12分)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从图中所示知,此实

24、验的对照有两大类:一是用_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二是用_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 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ppm。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浸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_,所需处理时间_。解析 植物的顶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当摘去植物的顶芽和幼叶后,将消除植物的顶端优势。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十烷醇的浓度,从曲线图可知,实验中设置了两种对照方式: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25、,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作为相互对照。在曲线图中,用15 ppm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的插条,其生根数较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多,说明此浓度的三十烷醇仍然具有促进作用。若要探究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8-15 ppm的浓度范围增加实验组。浸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需要的溶液浓度较低,且处理的时间较长。答案 (1)解除了顶端优势(2)三十烷醇的浓度 三十烷醇浓度为0(或蒸馏水) 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 促进 8-15 较低 较长24.(12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乙烯和CO2的产生量,探究“25 条件下,在贮藏、保鲜过程中,乙烯合成抑制剂对毛叶枣果实的影响”。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26、并回答问题。(1)材料和器材:_的毛叶枣若干、密闭容器、乙烯合成抑制剂、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乙烯浓度)、远红外CO2分析仪。(2)方法和步骤:在25 条件下:挑选足量的无破损,形状、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毛叶枣果实,随机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A组不做处理,B组_。从A、B两组中取出等量的毛叶枣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1 h后,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取等量气体,_ _,并记录数据。每隔3 d,重复步骤。(3)结果和结论: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到下图所示曲线(图1、图2分别表示A、B两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CO2产生量与乙烯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是_,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是_。比较图1、图2所示的

27、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 _,由此说明乙烯合成抑制剂有利于毛叶枣的贮藏、保鲜。解析 本题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步骤的设计、结果的预测分析等角度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除了要熟练掌握“分组编号施加实验条件(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培养实验材料、观察实验现象”这一常规的实验设计模式外,还应注意加强预测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等方面的练习。答案 (1)刚采摘的、成熟度相近(2)在一定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乙烯浓度,用远红外CO2分析仪测定CO2浓度(3)正相关(或CO2产生量随着乙烯产生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烯产生量的减少而减少) 乙烯能促进细胞呼吸 乙烯合成抑制剂能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呼吸,延迟呼吸峰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