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16 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3081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16 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16 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16 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评-16 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 最大的麦穗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看拼音,写词语。r mn ch xn mi lncu sh lin j bo mn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季节()的麦穗()的判断()的声音三、给下面加点的词换个词,使其意思不变。1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2弟子们这才如梦初醒。()3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句子模块四、在下列句子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弟子们去摘麦穗时()甩了这穗,()扔了那穗。2()碰见了最大的麦穗,学生们()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3弟子们()随手扔掉摘到的麦穗,()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五、按要求完成下列

2、句子练习。1请写一句与“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句子。_2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改成转述句)_3“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比喻成_,写出了苏格拉底声音_的特点。用“如同”写一个句子:_六、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C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2和“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表达

3、的意思不一致的是()A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B时间给勤勉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空虚和懊悔。C沿着“等一等”这条路,就会走进“一事无成”这间屋子。七、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读写模块八、课外阅读。_一次,仪山禅师洗澡。水太热了,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听师父说,水的温度已经好了,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澡盆里的师父眼看着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

4、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弟子受师父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1在适合做题目的义项的括号内打“”。仪山禅师() 滴水和尚()一举两得() 万物皆有所用()2用“_”画出文中既是拟人句又是反问句的句子。3“一举两得”中的“一举”在文中指_,“两得”指_;“何乐而不为”的意思是_?4弟子心有“所悟”,他“悟”到的是()讲究节约,不要浪费一滴水。万物都有用处,不要随便浪费。要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法号应该取为“滴水和尚”。参考答案一、如梦初醒麦垄错失良机饱满二、收获沉甸甸准确洪钟一般三、1.决断2.恍然大悟3.可惜四、1.不是就是2.即使也3.之所以是因为五、2.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最大的一穗就是他们刚刚摘下的。3.苏格拉底的声音洪钟一般浑厚六、1.C2.B七、,?。,;,。八、2.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3.用剩水浇花水得其用,对花草树木也有利这样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