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诗人的足迹望洞庭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古时候,曾有许多文人墨客被那美景所陶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现在我们就来比比记忆力,看谁能在10秒中的时间里,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或平时积累的写景的诗。倒计时开始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感悟地点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的附近,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长
2、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读懂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感受洞庭湖月夜的景色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能在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字词积累螺lu、磨m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作者资料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族。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他能诗能文,擅长书法,现存诗800多首。望洞庭就是他在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教师范读望洞庭刘禹锡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白
3、 银 盘 里 一 青 螺。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走进景色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明确】秋天的晚上。(预设:湖光山色、山青水秀、月明星稀、风清月朗、皓月当空)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1)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明确】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2)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明确】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
4、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明确】把洞庭湖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明确】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中,把什么
5、比作了什么?【明确】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划分节奏品悟感情望洞庭刘禹锡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潭 面/无 风/镜 未 磨。遥 望/洞 庭/山 水 色,白 银/盘 里/一 青 螺。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文讲解再读古诗品悟感情作者写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明确】(对洞庭山水的喜爱和赞美)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堂练习(1)“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作者同时把()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洞庭湖水无风的洞庭湖君山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课堂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长春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古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