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2020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课人备课时间第6课为学使用者小组名上课时间综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熟读,注意断句,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大胆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1、作者:彭端淑,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为学的意思是: 【基础在线】独学完成。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不逮( )人 不怠( ) 迄( )乎成 屏弃( ) 蜀( )之鄙( ) 贫者语( )于富者 何恃( ) 一钵(

2、 )2、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3、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4、学生再次放声朗读。提示:读准字音。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例如: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6、组内朗读展示。一名同学准备班级展示。【能力提升】再读课文,对学、群学完成。(一)解释词语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_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资:_ 逮:_学习笔记栏3. 久而不怠焉 久: 怠:_4. 迄乎成 迄: _5.倍人也 倍:_ 6. 屏弃而不用 屏:_ 屏弃:_7.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道:_ 卒:_

3、8.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岂有常哉 然则:_ 常:_(二)自己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对学完成。及时质疑。 1、第一步,自已译文,及时质疑。不会翻译的句子或词画出来。2、第二步,请教小先生。3、第三步,互译课文,互相指出译错的地方。(三)组内分句展示一遍【练习检测】合上书独立完成,之后组长组织批改。1、译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2、概括这段内容。学

4、习笔记栏“子何恃而往?”“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2、解词:蜀之鄙 有二僧,贫者语 于 富者曰:“吾欲之 南海,何如?”“子何恃 而往?” “吾数年欲买 舟南下 ,犹 未能也。 越 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 南海, 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 聪与敏,可恃 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 者也;昏与庸,可限 而不可

5、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3、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A蜀之鄙有二僧。B吾欲之南海。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憎哉?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学习笔记栏上课人备课时间第6课为学使用者小组名上课时间综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熟读,注意断句,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大胆实践的精神。【基础在线】独学后,质疑对学用红笔改正。(一)熟读课文两遍,整体感知。(

6、二)译文,自己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对学完成。及时质疑。 1、第一步,自已译文,及时质疑。不会翻译的句子或词画出来。2、第二步,请教小先生。3、第三步,互译课文,互相指出译错的地方。整理:蜀之鄙 有二僧,贫者语 于 富者曰:“吾欲之 南海,何如?”“子何恃 而往?” “吾数年欲买 舟南下 ,犹 未能也。 越 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 西蜀之去 南海, 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 聪与敏,可恃 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 者也;昏与庸,可限 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三)组内分句展示一遍,准备班级展示。【学习检测】自学完成,合

7、上书本。1、译文。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学习笔记栏4、第4段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练习】学过本文,对你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启示呢?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学习检测】合上书,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焉( ) 蜀之鄙有二僧( ) 犹未能也( ) 买舟而下()2、区别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_今义_子何时而往 古义_今义_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_今义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_今义_3、填空1) 从文中“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2)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_”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3) 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的道理,告诉我们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学习笔记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