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2017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课题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2、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掌握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一、 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学 习 过 程学习步骤学 习 内 容 学法指导导入1、背诵学奕2、总结学习学奕的学法: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复述故事,熟读成诵。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

2、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自主学习一、结合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盘盂( ) 沧( )沧凉凉 孰( )为汝( )多知( )乎? 二、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 )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 )也。 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三、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

3、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 四、朗读指导。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五、用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课文。 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合作交流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

4、观点是什么?理由呢?2、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5、演读课文,深入了解内容三位学生,一人演孔子,另两人演小儿。孔子的话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文义即可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与交流、小组派代表展示。巩固拓展1、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

5、语。 ( )论 ( )别 ( )子 花( ) A、辩 B、瓣 C、辨 D、辫2、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子中“之”字的含义。 之:A、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 (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虽与之俱学 3、填空 1、学弈选自孟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 和 。本文通过写两个人跟 学习下棋,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也有不同的事。说明了学习应 ,不能 。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本文记叙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的小故事。本文体现了两个小孩 ,说话 ,以及孔子 的态度。三、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角度出发,一个从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 道理, 表现他们 的精神。 4、内容理解:1、古今异义: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 讨论展示能力提升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思考讨论交流作业布置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背诵课文。一句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