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A卷)一、读拼音,写词句。(10分)ch xn dun lin yng zn ch yu zhng dng ji ci ch n jin mi y tng bi w su qi w shng di mng r, wn sh chng cu tu。 rn g yu y s,hu zhng y ti shn,hu qng y hng mo。二、读拼音填空。(6分) zhng j wi ( )嵘 书( ) 枯( ) 古( ) 荆( ) ( )造( )狞 舟( ) 经( )力( ) 杯盘狼( ) ( )曲求全三、在下列括号中填入相应的人物。(5分)夸父 东施 江郎 毛遂 愚公
2、 叶公 塞翁 盲人 杞人( )自荐 ( )忧天 ( )才尽 ( )追日 ( )好龙 ( )摸象( )失马 ( )效颦 ( )移山四、下面每组词都有一个共同点,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三个同类的词。(10分)1机灵 顽强 沉着 ( ) ( ) ( )2验算 咒骂 拍击 ( ) ( ) ( )3虚实 胜负 得失 ( ) ( ) ( )4扬长避短 七上八下 冷嘲热讽五、填空。(12分)1这半个学期,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一些民俗、民居,如客家的民居是 住宅,傣家居住的是 ,维吾尔民族喜欢 等。2通过学习课文,我明白了匆匆的意思是 3桃花心木这篇课文里的“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
3、萎了”的原因是 4我们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先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明白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来之 不易的,所以我们 5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一人虽听之, , 。六、判断。(5分)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2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的中断。( )3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4“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写的,是吗?是的。”这是反问句。 ( )5“战栗”中的“栗”与“沧海一粟”中的“粟”的读音不一样。(
4、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八、给下列句子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再填空。(6分)( )我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激动,也跟着跳了下去。( )雨越下越大,雨水积成了洪水把河堤冲开了一个口子。( )最后,我们终于把决口堵上了。( )转眼间,就下起瓢泼大雨。( )不一会儿,大伙儿也纷纷赶来参战。( )老张拿起铁锹,迅速跳下水去,奋勇要堵住缺口。( )下午,雷声隆隆,电光闪闪。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 九、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可运用的,写一段话,
5、描写一个活动场面。(4分) 推、扔、紧张、热火朝天、你追我赶、汗流满面、有说有笑、陆续、喝彩、沸腾、同心协力、惊心动魄、挪移、哄堂大笑、能歌善舞、不但而且 、有的有的、尽管还是十、阅读。(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志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这段话的中心句: (1分)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固”、“或”、“于”三字的意思分别是: (2分)3读了这段话,我懂得了: (2分)4
6、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 、 。他在受到当时最严厉的刑罚之后,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写出了史书巨著 。(3分)(二)成功的境界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
7、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的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20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8、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沉吟片刻: 恍然大悟: 2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2分)3老琴师是怎么使那位少年放弃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的梦想的?(3分) 4短文要给人们什么启示?(2分)十一、习作。(18分) 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这些文章我们学习后,总是感动不已,任选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
9、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