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领悟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理解“揠”)二、 初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1、快速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于课题对应的一句话。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寓言1、这是怎样一个种田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勤劳,性子急)2、读了这些词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读句子,谈想法。(随机讲解 1、理解“悯”“茫茫然”“病”,指导有感情朗读。2、想象一下,
2、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说什么呢?3、你觉得这个人怎样?)3、齐读课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四、明理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只用了短短41个字,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五、课外延伸: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3、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寓言充满了智慧,能带给我们无穷的启发。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展示书籍),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板书:揠苗助长盼禾苗长、违反规律、拔高禾苗、弄巧成拙、禾苗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