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传世。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强虏()纶巾()酹()(2)多音字强应2古今异义故国神游古义:_今义:国家。3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_(2)强虏灰飞烟灭:_4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故国神游:_(2)多情应笑我:_一、语言基础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公瑾(jn)涤纶(ln)故垒(lu) 大浪淘沙(to)B人间(jin) 华发(hu)惊涛(to) 还酹江月(li)C赤壁(b)
2、 拍岸(p)遥想(yo) 雄姿英发(f)D强虏(l) 子瞻(zhn)嘉祐(yu) 羽扇纶巾(u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强虏灰飞烟灭A羽扇纶巾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讲)B故国神游(名词,已灭亡的国家)C早生华发(名词,头发)D故垒西边(旧有的,这里指旧时的)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A不赂者以赂者丧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下列句子中的“故”字
3、,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
4、很大。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在战场上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语句是: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二、阅读理解训练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的赤壁战场。C“卷起千堆雪”和“强虏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9下列各项中,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
6、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10下列各项中,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答案精析基础梳理1lun li(2)qin/qin/jinyn/yn2地方。3(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4(1)宾语前置句(2)宾语前置句依纲扣点1DA项“垒”读li。B项“华”读hu。C项“拍”读pi。2B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和C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B这里的“故国”特指古战场赤壁。4BB项与例句都是倒装句。A项为正常句式。C项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5B B项意为“所以”,其他三项意为“旧”。6B B项应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词人属于婉约派。7(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CC项“强虏”不是比喻,是借代。9CA、B两项分析都不全面,D项“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不当。10CC项“卷”并非拟人手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