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三课时 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139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三课时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三课时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三课时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第二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教学过程1、讲读课文第二段。(1)学生朗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思考:这一层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眼前出现了什么幻景?幻景破灭后又是怎样?(2)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次序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寒冷温暖火炉幻景破灭(3)学生自学,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4)交流汇报:用:“当时,小女孩仿佛看到了,这是因为”这样的句式回答。2、讨论体会“这是一道奇异的光”的意思。小结:因为小女孩寒冷难忍,在恍惚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3、指导朗读第二段第四层。教师指导学生读时应体会出小女孩

2、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时的心情。4、“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思考: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了?在现实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5、教师总结板书:现实生活幻想痛苦、残酷幸福、美好6、作业:完成作业本上2、5两题。第3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第三段,了解小女孩悲惨的结局。2、认识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各种用法。3、能以“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说写一段话。教学过程1、讲读课文第三段。(1)学生朗读第三段。(2)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她死了“嘴上带着微笑?”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齐读课文第三段。2、总结课文中心。提

3、示思考:(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幻想一次次地破灭说明了什么?(2)小女孩追求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在那个社会会有吗?为什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3、朗读全文,划出文中带破折号的句子,分析它各自的作用,完成作业本第三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

4、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老师朗读刘倩倩的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以“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说写一段话。(准备互说指名说评议。)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5、作业:将课堂上说的一段话写下来。(完成作业本第7题)板书渴望温暖温饱欢乐疼爱幸福现实寒冷饥饿痛苦孤独残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