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要领】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命题规律】本讲内容高考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江苏高考近3年常有涉及,主要以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为命题切入口。【命题趋势】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可能性较大。从考查内容看,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依然值得关注,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视野来分析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比较重要,中日关系一直是社会热点,相关史实要继续关注,多角度分析。
2、【考点过关】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基础梳理】1.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2)时间:18401842年。(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土赔款2 100万银元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协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1843年附件、片面最惠国待遇等(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2. 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2)发动国家:英国、法国。(3)影响:侵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由此兴起。【典题演示1】(2014江苏卷)下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答指导】审题干时间:道光帝时期;有效信息:“厦门、宁波、上海”“赏借”辨选项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可以判定该谕旨颁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A项错误关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了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B项正确整个战争的失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才导致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C项言过其实
4、鸦片战争时期,因为长期的闭关自守和反动的阶级立场,清政府没有近代国家主权的理念,D项为明显的史实错误定答案方法指导 1. 两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要放在国际大背景中考虑,简言之,它是工业革命开展后列强扩大商品市场、获取原料产地的必然产物,其战争结果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必然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2. 对中国历次战败的理解,既要看列强的实力,更要看中国在近代前夜已开始走向衰败。3. 对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既要看到它们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也要看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基础梳理】1.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日本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经过
5、时间: 年。主要战役:;甲午中日战争决定性战役;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在战后保船避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最终导致1895年初,日军攻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项目内容影响割土割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列强掀起的狂潮;对华资本输出加剧;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对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康梁维新思想传播,向西方学习进入学阶段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通商口岸沙市、杭州为商埠资本输出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6、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影响: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经过: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发动战争。年9月签订了辛丑条约。(2)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内容影响赔款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清政府完全成为 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外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军事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铁路沿线驻军政治严禁中国人民参加【要点突破】
7、结合条约内容说明,为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反映了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1.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2. 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反映了列强分割世界、垄断贸易的侵略要求。【典题演示2】(2015江苏卷)(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
8、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指
9、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审题指导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审题指导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审题指导紧扣题干论断,注意这一论断的重心在强调“精神上的强击”;运用的史实须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间界定;注意从多角度进行说明。概念辨析 1.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不同点阶段划分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国际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为了倾销商品,
10、开拓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产阶级要求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表现形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直接投资开办工厂、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相同点目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本质是相同的,都为实现其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并存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往往同时进行,只是其中何种方式占主导地位影响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双重作用2. 资本输出和引进外资资本输出引进外资前提不同资本输出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扩张当今的引进外资,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目的不同资本输出完全是为了将他国、他地转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从而不断获得和扩大其商品倾
11、销市场和原料市场。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而当今引进外资完全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扩大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提高其综合国力,是为了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所附带的“条件”不同无时不夹杂着他国对于我国的歧视性政策和政治的、文化上的特权和条件,比如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吸引外资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国家的一种“最惠国待遇”条件下的贸易行为。比如国债的发行等影响不同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方便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后者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资金的补充,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维升华 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影响及特征归纳战争条约列强获取利益社会性质变化
12、侵华特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政治: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2)经济: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资本输出。(3)军事:军事侵略,迫使清政府屈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事侵略、经济侵略相结合,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行商品输出,同时更注重资本输出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经济上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开始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考点过关答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基础梳理答案】一、 1. (1)工业
13、革命(4)香港岛厦门上海关税领事裁判权(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3)俄国洋务运动二、 1. (1)明治维新(2)18941895黄海海战威海卫(4)台湾二亿两重庆苏州设厂瓜分中国民间设厂初步制度2. (2)徐骧刘永福3. (1)19001901(2)北京至山海关反帝活动列强统治中国【典题演示答案】【典题演示1】B【典题演示2】(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分)(
14、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随堂验收】一、 单项选择题考向一:两次鸦片战争1. (2015苏州一模)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文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A.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 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C. 鸦片
15、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2. (2015淮安四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讲道:“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D. 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考向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2015苏北三市三模)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
16、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4. (2015苏北四市一模)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5. (2014苏北四市一模)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 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
17、额约1 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 工业革命的推动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6. (2015南通三模)下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略()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 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 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 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7. (2015盐城期初)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搜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
18、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A. 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 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 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二、 非选择题8. (2016无锡期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材料二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
19、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材料三侵略与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
20、辑;字数在150字左右)(2)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三与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也输了?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随堂验收答案】【随堂验收答案】1. A【解析】费正清观点的重心在于强调从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去评价鸦片战争,而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是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和题意。2. A【解析】题干材料的核心观点强调了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双重性。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在使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同时,客观上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故A项正确;火烧
21、圆明园、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辛丑条约各国设立租界都充分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没有任何进步性,故B、C、D三项错误。3. C【解析】从“奉天南边割地太广”可知是割让辽东半岛。南京条约主要是割香港岛,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司,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D项错误。4. C【解析】据“威海之海军大替矣”可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故C项正确;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
22、争的影响,故A、B、D三项错误。5. D【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不符合题干内容,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外商来华投资增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1894年,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规定,故D项正确。6. D【解析】近代法国侵略中国,并且“向北京进军”,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但“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的后果,故A项错误;“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
23、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故D项正确。7. A【解析】据“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德军驻守区域”“没有遭到任何反抗”等信息可知辛丑条约标志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推翻清政府统治成为革命必然,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故B项错误;当时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是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是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旗号,故D项错误。8. (1)写作示例: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
24、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必然性)。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偶然性)。(2)观点一: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3)原因:日本疯狂对外扩张,导致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反抗;二战中广岛
25、、长崎被原子弹轰炸,战后被美国单独占领。从这些方面说,日本输了。【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说明,注意史论结合;第(2)问是开放性题目,注意“理由”与“观点”对应;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日本输了”着重从二战中日本战败的方面分析理解。【课后检测】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5分,共75分。1. (2016淮安四星级高中联考)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
26、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发生更替 B. 社会形态转变C. 国力对比变化 D. 文化途径迥异2. (2015南师附中)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 B C D3. (2015苏南名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可能性D. 必要性4. (2015盐城期末)“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
27、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5. (2015苏州高新区期中)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 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 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 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
28、概念6. (2015南通考前)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侨民与中国民众在通商口岸发生纠纷或冲突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表明在中国的通商口岸()A. 英国对其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B. 涉外犯罪案由中英共同审理C. 清王朝对外侨行使部分司法管辖权D. 中国传统法律向近代化发展7. (2016淮安四星级高中联考)右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
29、。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C.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D. 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8. (2015滨海联考)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9. (2
30、016徐州一中)“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C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 (2015姜堰质检)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应是()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 甲午中日战争11. (2015
31、江苏高考预测卷)“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梁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 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B.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C. 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D. 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12. (2015无锡一模)下表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国家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千米)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俄中东铁路1898-1903年1 721189.3德胶济铁路1899-1904年44615法滇越铁路1903-1909年46432日南满铁路1899-1903年1 105
32、49英广九铁路(英段)1907年366.7合计3 372292 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列强抢夺铁路修筑权以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 俄国和日本投资额最大说明两国在华势力最强A. B. C. D. 13. (2015扬州一模)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B. 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实C. 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信度更高D. 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33、14. (2016宿迁三市模拟)“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5. (2015常州中学)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 武力震慑 B. 文化侵略 C. 严刑惩凶 D. 心理征服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25分。16. (2015常州一模)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4、,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二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
35、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材料三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四在这场决斗(指鸦片战争)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材料五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
36、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请回答:(1) 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9分)(2)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1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课后检测答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 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7世纪40年代”“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
37、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C、D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排除A。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即在强调两种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国(清取代明朝)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则推翻君主专制(斯图亚特王朝),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B项。2. C【解析】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考察鸦片战争原因,故C项正确;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 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
38、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符合较传统的革命史观。3. A【解析】从材料“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有其发生的必然性。4. A【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为“这一战争”后 “继续沉睡了二十年”,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故B、C、D三项均不符合“继续沉睡”。5. D【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意识到关税协定关系关税主权,反而为短期的高税率而高兴,这体现了其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本题设问角度;B项与材料无关;“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是客观后果,与
39、本题设问角度不符合。6. A【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及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可知A项正确。7. C【解析】由题干中“1858年”这一时间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故答案选C。8. 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野心急剧膨胀,想通过侵略扩张实现亚洲强国地位,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观点主旨所在。D项材料未体现。9. C【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外部的冲击挑战,刺激中国的回应,回应又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依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农民的理想追求,但天朝田亩制度带有空想性和落后
40、性,故排除A项;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出现了,故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直接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根本目的是为实现民主共和制,故与八国联军侵华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救亡图存,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故选C。10. D【解析】维新变法的兴起、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均受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故D项正确。11. C【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据此可知甲午战争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故C项正确;A项为鸦片战争后林、魏倡导的新思潮的影
41、响; 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2. A【解析】直接投资属于资本输出,材料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故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抢夺铁路修筑权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故正确;材料未显示美国的情况,不等于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故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俄国和日本在华势力最强,故错误。13. C【解析】当事人的回忆录与传说故事可以相互印证,故C项正确;当事人提供的资料不一定最为可信,也不见得不符合历史真实,故A、B两项错误;传说故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佐证历史,故D项错误。14. 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
42、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三项。15. D【解析】材料体现了列强试图通过干涉中国内政威慑中国人民,以使中国人民最终丧失反抗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武力震慑、文化侵略、严刑惩凶等意图,故A、B、C三项错误。 16. (1) 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扩张性、开放性,要求不断扩大市场;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海外贸易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
43、。(9分)(2) 论证: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产物。然而,当英国商人满载着工业品驶向中国,却发现这个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不愿意购买英国的工业品。实行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一是要维护满洲人建立的王朝,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8分)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得贸易利润,英国走私鸦片。中国开展禁烟运动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4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由“英国垄断”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英国协定关税;允许英国公使进京;割让九龙司等。从而使英国排除了一些阻碍其对华贸易的障碍,达到了它要让其资本增值的目的。(4分)【解析】本题以新航路的开辟、两次鸦片战争为考点,主要考查论证能力。解答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中“对外贸易的扩大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这一信息,具体表述时要做到史论结合;第(2)问属于小论文,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提取观点,观点可表述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依次推进,增加了资本。论述中要强调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推进,可从中英关系的例子展开。-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