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111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零的突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零”的突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许多同学喜欢体育运动,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中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谁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入课题,板书课题:8.零的突破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画出文中生字、词和有关外国地名的词,如“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等,多读几遍,读熟,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词语意思)(词语例释:(1) 夺冠:动词。夺取冠军。(2) 大热门:指能吸引许多人的事物。也形容事

2、物受众人关注、欢迎等(3) 叫喊:大声叫嚷。(4) 出示:拿出给人看。(5) 谁知:谁知道。表示出乎意料。(6) 失误:差错;过错。(7) 煎熬:比喻焦虑、痛苦;受折磨。2. 自由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3. 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疑问。4. 交流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许海峰从小酷爱射击运动,立志要为祖国争得荣誉。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在第23届奥运会上,他沉着冷静,力挫群雄,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 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

3、班讨论解决。2. 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超?抓住“令人瞩目”“酷爱”“咬咬牙”等词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许海峰的精湛技术是长期的艰苦训练换来的。3. 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反复读,如:“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从中体会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4. 讨论: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5. 拓展:从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2019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6. 指导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四、搜集文

4、中的好词佳句【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汉字。mio zhn dun zh gun jin j sh zh m二、词语巧搭配。( )的意志 ( )的本领 ( )的眼睛三、 填空组成词语。举世 瞩目 全神 贯注 屏息以待 振奋人心 奔走相告 热泪 盈眶四、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1. 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练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扳机都扣不动了,而他咬咬牙还是坚持练下去。2. 关键的一枪啊,艰难的一枪!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一、 瞄准 端住 关键 举世瞩目二、 坚强 特殊 明亮三、 举世瞩目 全神贯注 屏息以待 振奋人心 奔走相告 热泪盈眶四、 1.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

5、表现了许海峰的坚强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这也是他夺得金牌的关键所在。2.再次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当时的紧张气氛,也点明了许海峰肩上的沉重压力。【板书设计】 零的突破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课后反思】 零的突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激动人心而又令人振奋的故事。许海峰从小酷爱射击运动,立志要为祖国争得荣誉。立志要为祖国争得荣誉。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在第23届奥运会上,他沉着冷静,力挫群雄,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的突破。课文共6个段。第1段写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的男

6、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表现突出。第2段写许海峰从小酷爱射击,立志为国争光,并进行了长期的艰苦训练。第3、4、5段写许海峰在比赛中沉着冷静,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夺下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第6段写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不仅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也让全世界华人为之欢呼。本文故事情节刻画细腻,场面描写激动人心,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运动员训练的顽强意志和为国争光的壮志豪情。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孩子说说自己搜集到的奥运资料,整个过程中学生特别的活跃,说得也特别的丰富,课堂的气氛也热闹起来了。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在

7、中间巡视将重点的字词写在了黑板上。随后让孩子带读这些重点的字词,并让孩子们解释好。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记住这些词语,开始我们的当场听写。效果不错,在对子互改的过程中,基本上大部分孩子的题都是对的。接下来就是讨论和展示环节,在各组进行准备的过程中,我特别的忙碌,我在各组中穿梭,看看他们解决问题的情况,以及各个小组长的分工情况,是或有做到在课堂前我给他们培训时提到的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任务。每个同学都认真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冠的意义,效果不错。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零”的突破,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

8、文章。说教材:本文讲了一个激动人心而又令人振奋的故事。许海峰从小酷爱射击运动,立志要为祖国争得荣誉。立志要为祖国争得荣誉。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在第23届奥运会上,他沉着冷静,力挫群雄,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的突破。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学习略读课文的能力,但对于第23届奥运会上首枚金牌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还需加强引导。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和为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3、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志向,锻炼自己的意志。说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词析句

9、,体会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和为国争光的壮志豪情。说设计思路: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揭示课题,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自主阅读,三、品词酌句,深入研究品词酌句,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说教学过程: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读课文,概括)文中描写许海峰两次射击的场景你能找出来吗?(学生找,3.5两段落) 先看第一处。再读这一段,思考许海峰有什么样的心情,你从文章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答,冷静,沉着,想为祖国争光等等) 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三段“是啊,酷暑难耐之时,许海峰一次次的在骄阳下训练,挥汗如雨,不喊一声累;天寒地冻之际,许海峰咬紧牙关不说一声冷,胳膊算了,手上磨茧子了

10、,他仍然在坚持,他内心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为祖国争光!” 老师接着读第四自然段。比赛无疑是激烈的,瑞士名将不甘落后,一心要超过许海峰,他会对许海峰说些什么,许海峰又会如何反驳呢?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继续进行第二次设计场景讲述 体会许海峰的心情是重点,再读。许海峰终于胜利了,你想对许海峰说些什么呢?许海峰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读最后一段,具体体会“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结束语学了这篇课文,我内心不能平静,如果我当时在场上看比赛的话,一定会泪如泉涌。相信大家和杨老师有一样的感受,仅仅用了二十四年,我们国家的体育就是蒸蒸日上。08年的奥运会,我们拿了五十一枚金牌,二十一枚银牌,

11、二十八枚铜牌。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我们的祖国更富强,更强大! 谢谢大家!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同课异构 8.零的突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运动员训练的顽强精神和为国争光的斗志豪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提示课题教师:第23届奥运会上,1984年7月29日,在男子手枪慢射50米比赛中,当许海峰的60发子弹全部打完,报靶员报出了566环成绩的时刻,多少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们记住了“零的突破”四个字,和创造这四个字的民族骄子许海峰。谁也没料到初次参赛的许海峰会一举夺魁,以致美

12、国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升旗仪式因找不到五星红旗而推迟了45分钟如今那枚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金牌,已被珍藏在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珍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今天来学习(板书课题)第八课“零”的突破。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主地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到难读通的字或词,一定要多读几遍,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重点掌握“凳、妨、窃、拳、冤、煎、颁、拢”等难字和“突破、以致、妨碍、气馁、冤枉、夺取、颁发、镇定自若、不相上下”9个词语及“夺冠、大热门、叫喊、出示、谁知、失误、煎熬”7个常用词。2请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

13、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

14、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分组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并解答。1 许海峰在国家集训队中是怎样进行艰苦训练的?(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练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扳机都扣不动了,而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下去。)2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

15、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这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许海峰的什么精神?(突出表现许海峰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许海峰的这种精神,也是他夺得金牌的关键所在。3 请同学们默读3、4、5段,抓住写赛场紧张气氛的句子进行体会,感受许海峰的沉着冷静,体会他精湛的技术。“教书先生

16、”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

17、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如许海峰显得格外沉着和冷静,他没有去理会记者们的喝彩声和照相机的“咔嚓”声,而是全神贯注地瞄准着、射击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眼前只有那忽大忽小、忽远忽近的红色靶心。)4 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反复读“忽然,靶位上出现了一个刺眼的8环!又坚定地、沉着地抬起了手臂”从中体会到他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5老师引导学生读“关键的一枪啊,艰难的一枪!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让学生讨论交流,此时此刻的许海峰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犹豫?作者在这里再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从读

18、中让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6反复朗读第6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亿万中华儿女的激动与兴奋?(雄浑豪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昂扬高奏,五星红旗徐徐上升。)7 讨论:“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许海峰取得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师点拨指导:“零”的突破既是奥运会上金牌的突破,又是中国走向体育大国的突破。这一枚金牌不仅代表一次比赛的胜利,更展示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已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许海峰的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民族的胜利,一个国家的崛起。所以怎能不使中华儿女热情欢呼?怎能不让世界华人热泪盈眶?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在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中,你还知道哪些“零的突破”?从1984年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到2019年承办奥运会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有关中国奥运会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