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2、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
3、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4、,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滋养、婴儿、眷恋”等词语。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
5、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滋养、婴儿、眷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
6、,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师生共同补充课题。 2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7、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
8、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
9、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
10、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3.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4.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