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680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主观题专项精炼12-全国Ⅲ卷论述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全国卷论述题【高考真题】1.(2019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

2、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为了“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孔孟思想内容。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

3、,为了弘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年作者(中国留日学生)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中国以阶级斗争思想为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作者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社会存要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示例二论题:不同作者的角度、立场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论述:1901年,作者从“振作志气,爱国保种”的角度、立场出发,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以唤醒国民意识,删除了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了孔孟思想内容

4、。1907年,作者从“民主革命”的角度、立场出发,将小说改编为话剧,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作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立场出发,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以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体现了作者的角度、立场不同。示例三论题:不同社会思潮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论述:1901年,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作者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

5、年,作者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内容与当时中国民族矛盾尖锐,救亡图存兴起的革命思想宣传有关,而“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加入了“黑人

6、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这些内容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直接相关等,由此可以得出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然后以材料中不同时期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史实为证据进行论证即可。2.(2018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

7、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古今人表体现了历史人物观。东汉史学家班固古今人表以“表”为载体,“古今”为时空界定,“人”是主体。按照人物的德、智、功全方面综合评价的标准把众多的人物分为三等九品,优劣评价寄寓其中。无论是对人物的遴选,对品第的区分,体现了巩固对人物与历史进程关系的思考。如班固把孔子其地位和影响与开天辟地的古代帝王相提并论,说明儒家思想已取得正统地位;把秦始皇列于第六品,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颇难品评的人物,他灭六国,结束战乱,实现统一,是其功”,但在位实行暴政,造成秦_二世而亡。夏桀、商纣皆为残暴荒淫,误国误民之人,分列

8、下中,下下。由此看出作者褒贬人物、劝戒后人、微言大义的思想。总之,古今人表体现的历史人物观,势必和当时儒家思想的社会正统地位密不可分,也是班固受自身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思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解析】先依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史学家的历史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格中上上、上中人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者都居很高的等级,被称为圣人和仁人,受到推崇,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私商的代表子贡、范蠡也被称为智人,得到肯定。言之有理即可。3.(2017全国卷42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

10、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1417世纪,中西方世界社会转型时期的共性阐述:1417世纪,中国与西方都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并反映出一定的共性。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白银货币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都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

11、顶峰,西欧一些国家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步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思想上,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中国出现了反专制民主启蒙思想,西方有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和近代科技的出现;对外关系上,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时期,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行美洲,中外交流加强。示例二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生在15世纪,前者比后者早近100年,郑和的船队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船体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所到各国和平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明朝着力以和平方式处理

12、对外关系,西欧国家则更多采用暴力和战争,同一时期的两种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示例三 论题:1417世纪,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阐述:16世纪,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同一时期,西方近代科技产生。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我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反映了传统科技的总结。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是不同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西欧则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示例四论题:1417世纪中外交流

13、及影响阐述:1415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入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经济科技、思想文化、中外交往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

14、题,如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国与西方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如从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可提取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从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可提取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最新模拟】1.(2020四川眉山二诊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徐光启(15621633)著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书。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如在除蝗疏中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

15、蝗。”“水旱二灾此殆由天之所设。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百郡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徐光启还全文抄录明周定王朱辅的救荒本草和王磐的野菜谱以解决普通百姓饥荒时期的食物问题。整编自李志坚试论徐光启的荒政思想等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徐光启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科学家。(论题3分,论述9分)论述:明朝,由于政治腐败,农业衰微,加上是传统农业,天灾频繁,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徐光启既喜欢科研又十分关心世事。他著有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也尽力把自

16、己所掌握了解的科技服务于现实,使之成为救世的工具。在农政全书中体现了徐光启的备荒救灾思想。他重视荒政,主张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预防、备荒、救灾相结合,借鉴历史经验。【解析】据材料“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和“还全文抄录明周定王朱辅的救荒本草和王磐的野菜谱以解决普通百姓饥荒时期的食物问题”归纳为勤于政务,关注民生,他著作农政全书是融合中西科技,总结出论题:徐光启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科学家。据所学得到明朝,由于政治腐败,农业衰微,加上是传统农业,据材料“曰水,曰旱,曰蝗”得到天灾频繁,据材料“徐光启还全文抄录明周定王朱辅的救荒本草和王磐的野菜谱”得到备荒救

17、灾思想历史悠久;据材料“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得到徐光启既喜欢科研又十分关心世事;据材料“徐光启(15621633)著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书”得到他著有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也尽力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科技服务于现实,使之成为救世的工具;据材料“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得到在农政全书中体现了徐光启的备荒救灾思想;据材料“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得到他重视荒政;据材料“必藉国家之功令”得到主张国家主导、据“必须百郡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得到全民参与;据材料“惟蝗不然,先

18、事修备,既事修救”得到预防、备荒、救灾相结合;据材料“徐光启还全文抄录明周定王朱辅的救荒本草和王磐的野菜谱以解决普通百姓饥荒时期的食物问题”得到借鉴历史经验。2.(2020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二诊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说到国家理论,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有一个著名的讲演以政治为业,开篇便问道:“政治是什么意思?”他的回答是,“政治就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这或是发生在国家之间,或是发生在一国之内的团体之间。”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今中外历史中选取一例,依据马克斯韦伯对政治内涵的界定作具体阐释,并利用唯物史观简析其出现理由。(要求:举例简要、分析详细、理由充分。逻辑性强

19、。)【答案】示例:例子:中国周代分封制。(2 分)阐释:(1)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分配政治权利。(2)分封制下,贯彻宗法制之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分封。(3) 分封制下,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层层分封,出现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家国同构模式。(4) 各层分封者,在自己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8 分)理由:分封制是建立在周代井田制上的政治制度。(2分)【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经济制度,认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井田制及其关系,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政治就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这或是发生在国家之间,或是发生在一国之内的团体之间”可

20、知其强调政治权力的分配以及政治权力发生在一国之内的团体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宗法制符合题意,因此举例西周的分封制。并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和特点进行阐释,最后结合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说明理由。3. (2020贵阳市年高三适应性考试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2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时间流行病疫灾概况病疫区域主要举措隋、唐、五代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政府主编并

21、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两宋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明朝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方较多、北方较少惠民药局予以继承

22、;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清朝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

23、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2分)论证: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防疫救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措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如:唐政境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政府高度重视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采取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举措,收效良好。宋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

2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8分)结论:中国的大一统,使政府应对疫情防治更加有力,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2分)(若从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和社会成因等角度探析亦可。)【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隋、唐、五代时期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还有两宋时期中央设太医局;明朝时期明中期

25、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等归纳出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根据流行病疫灾概况归纳出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另根据各朝代防疫主要举措归纳出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例如:唐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政府高度重视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举措,收效良好。宋政府将“疫灾”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26、、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最后总结升华:结论:中国的大一统,做到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4.(贵州省“阳光校园空中黔课”线上阶段性检测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

27、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的“变局”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冲突与碰撞之变局(2分)论证: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工业文明入侵,向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出挑战,满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尝试通过“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挽救统治危机,不自觉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

28、攫取的经济特权,强行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迫使中国人民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封建反侵路斗争,探索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在与列强冲突、碰撞的过程中,传统的“夷夏”观、“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猛烈冲击;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逐渐兴起、发展,引领中国人探索国家独立发展的道路。伴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理藩”外交受到冲击,中国被迫适应近代外交方式。(8分)结论:总之,在冲突与碰撞的过程中,近代中国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挑战,被迫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成为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分)【解析】材料中提及了在鸦片战争之后,李鸿章、康有为等

29、当世人物以及吕思勉先生在编写中国通史中所记述的时代“变局”:李鸿章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康有为说“真非常之变局也”、吕思勉先生评述“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说明三人对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深入,时局与既有的封建政治格局产生冲突与碰撞,据此我们可以把论题定位为“冲突与碰撞之变局”;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阐述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其与中国既有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冲突:如“西方工业文明入侵,向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出挑战”,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以冀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一系列民用工业来抵制西方工业经济的入侵;以农民阶级为反对侵略发动了

30、“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洋务派和维新派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以上诸多史实都属于“冲突与碰撞”范畴;在论述的结尾部分,要做一个总结,要对“变局”一词进行简要阐述,以使论述结构更加完整。5.(2020广西玉林、柳州市二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

31、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一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地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2分)评价:(9分)我认为梁启超对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的观点是片面的。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古代长期统一还有很多因素。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

32、一才能维系。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也推动国家统一。制度因素:郡县制、行省制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封建国家采取的其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因。文化心理因素:中国因为受儒家大一统文化的影响,文人君主都统一中国为目标。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地理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1分)示例二观点:制度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2分)评论:(9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制度因素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

33、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才能维系;思想文化因素:中国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强调统治者要行仁政,要遵守“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这在一定程度维护了社会秩序;选官制度因素:实行科举考试,既保证了官员的质量,也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避免阶层固化。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制度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1分)【解析】本题通过中外专家对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分析,考查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某一位专家的观点。如根据“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

34、”,可以提炼出观点一“地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如根据“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可以提炼出观点二“制度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等。其次,根据自己提炼的观点,先对其进行评论,然后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析,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如观点一“地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可以先提出其具有片面性,提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能够实现统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然后从经济基础、制度保障、民族关系和文化心理等角度分别具体论述,如经济因素:小农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才能维系。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也推动

35、了国家统一。最后,可以结合提炼的观点,总结上述多个角度的论述,提出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6.(2020广西河池市高三第一次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酝酿于19世纪中叶,全面展开于1895年以后。这一时期清朝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封建政治秩序由动摇而崩溃,传统伦理的核心价值开始解体,失去了凝聚人心的力量,逐渐陷于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危机。这个时候,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个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政治认同、群体归依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新的凝聚点或新的精神核心,以整合全疆域内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面对危机。可以说,中国近代的社会危机与精神危机成为民族主义应运而生的催化剂胡

36、适指出:“民族主义最浅的是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摘编自徐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下的伦理嬗变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2分)阐述:近代中国由于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整个国家陷入政治、经济和文化危机之中,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凝聚国民新的价值观和精神动力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激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维新派在要求变法图强的

37、同时,提出了“保国、保种、保教”的主张,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闷彷徨中终于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最凶恶的敌人,因而毅然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响亮地喊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终于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去,而抗战的胜利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波又一波的民族危机,正是推动近代中国从分散落后的若干联合体走向独立、统一的现代新民族国家的外在推动力。(10分)示例二论题: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阐述: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维新派

38、在要求变法图强的同时,提出了“保国、保种、保教”的主张,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转型;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0分)【解析】示例一:论题: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酝酿于19世纪中叶,全面展开于1895年以后。这一时期清朝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这个时候,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个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政治认同、群体归依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新的凝聚点或新的精神核心,以整合全疆域内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面对危机”,得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论述:

39、论述时,我们要紧扣设问中“中国近代史”,并结合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史实来进行论述,以西方列强侵略我国,致使民族危机深重为切口,从而推动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发展。示例二论题:据材料“民族主义最浅的是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得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阐述:我们可以抓住“排外”、“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努力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进行针对性地论述。7.(2020云南省昆明市摸底测试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3 改革

40、开放以来中国舆论信息统计(局部)时间舆论热词20世纪70年代初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后富,小平您好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下海、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21世纪初至今网购、互联网+、全面小康、中国梦、一带一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表3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看法:舆论热词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2分)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

41、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舆论热词呈现出反思“文革”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较大发展,舆论热词反映出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舆论热词反映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深化;21世纪初至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舆论热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8分)综上所述,70年代末以来的舆论信息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示例二看法:20世纪70

42、年代末80年代初的舆论热词反映了中国转折关头的历史巨变。(2分)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在此背景下,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该历史时期的舆论热词“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呈现出中国转折关头反思“文革”的历史阶段特征。舆论热词引领舆论导向,解放国人思想。(8分)综上所述,舆论热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解析】舆论反映时代特征,可以从改革开放

43、前,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由试点到推广;90年代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取得巨大的成果,十四大推动经济体制改革;21世纪至今,网络时代,电子购物,中国梦不断实现,发展的中国影响世界,一带一路展现大国力量。8.(2020桂林市高三第一次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戴高乐执政时期(19591966年)法国的主要外交活动时间外交活动1959年3月宣布:地中海舰队不再受北约指挥1963年6月宣布:大西洋舰队在战时不再归北约指挥1964年1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拒绝参加北约军事演习1966年3月宣布退出北约组织1966年67月

44、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摘编自赵茗戴高乐外交思想与实践的民族主义传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知识,对表格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当时,法国的外交独立性倾向明显。(3分)说明: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在国际舞台上以美国马首是瞻。然而从表格中法国的外交活动看,法国舰队不受北约指挥、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正式建交等都表现出法国不满美国对欧洲、对法国事务的控制与干涉,在外交上逐步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从时代背景看,当时,美苏冷战,双方均重视对欧洲的争夺与控制,从而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伴随着二战后法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其政治上的独立倾向也日益

45、明显。法国积极推行独立外交政策,表现出其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意图,和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政策特点;法国的外交行为,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也从侧面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表格主要展现了法国在戴高乐执政时期,法国主要的外交活动。通过其主要活动可以得出如下两个信息:其一,在20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法国与“北约”关系逐渐松弛并且退出了该组织,其二,法国作为一个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左右,与世界上两个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通过以上两个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格所反映的主要现象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试图脱离美国的控制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具体论述时,我们要对出现该现象的原因进行梳理:其一,政治层面当时,美苏冷战,双方均重视对欧洲的争夺与控制,从而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其二,经济层面伴随着二战后法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其政治上的独立倾向也日益明显,法国积极推行独立外交政策,表现出其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意图,和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政策特点;在论述的结尾之处,我们还要对出现该现象的影响做一简要概述:法国的外交行为,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也从侧面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样,从现象到原因再到影响,这道题目的论述结构就比较完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