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优秀教案(1课时3页) (2).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4115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优秀教案(1课时3页)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优秀教案(1课时3页)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优秀教案(1课时3页)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卖炭翁 白居易 【教学目标】 l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通过讨论,学习卖炭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说明: 本课作为七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对于学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因此,设定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卖炭翁中,作者在叙述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通过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2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

2、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 这首诗都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性,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及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将把握作品所表达的道理与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例子卖炭翁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有意识地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这些也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白居易,并对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拓展延伸再读全诗,为诗歌找一个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朗读、思考、讨论、共享。使学生加深对本诗中心的体会。卖炭翁:感知文本提出自学

3、要求:结台工具书,自己通读卖炭翁。有疑难字词,作好标记,组织交流。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 学生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字词进行交流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疏通文句。深入理解提问:l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2对于这样的人物,文中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卖炭翁”:“满面”、“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辗冰辙”、“泥中歇”等;“宫使”;“翩翩”、“手把文书口称敕”、“叱牛”)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文中的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外貌、心理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还有炭的价值与所得巨大差别的对比

4、,寻找、概括时不应遗漏。)概括人物形象,圈画批注,理解。在课文中圈画,并组内交流。此环节仅是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大致定位,具体用词不必强求统一;同时这也是在课堂中确立起同情劳动者、厌恶“宫市”的感情基调。明确写作中要使人物生动,就需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在分析交流中,应以学生的体会为主。但教师也应指导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忧”与“愿”,“回车叱牛”中的“叱”等。)学习对比的写法,理解对比的作用。布置作业阅读学习后,请你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的思想感情,填入表格中。思考、填表。梳理文章脉络、中心。 【思路点拨】 1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写这首诗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有哪些思考。 2可从卖炭翁诗原来的题注“苦宫市也”为切入点,质疑:卖炭翁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宫市又给他造成了哪些苦难? 【练习举隅】 1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 (2)何所营 (3)心忧炭贱愿天寒 (4)手把文书口称敕 (5)回车叱牛 (6)惜不得2卖炭翁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苦?板书:烧炭艰辛卖炭翁对比生活困苦艰辛(肖像、心理、动作描写)运炭艰难炭被掠夺仗势凌人蛮横冷酷(肖像、动作描写)夺炭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