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西晋文学家傅成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A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B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D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解析:从材料中的“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2、”“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可知,这指的是造纸术的发明,A项正确;B项说的是印刷术的作用,排除;C项说的是指南针的影响,排除;D项是对火药的影响的认识,排除。答案:A2“白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这反映出()A科技发展推动文化传播B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C南方成为当时文化中心D教育改变社会阶级构成解析:材料中的“白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反映了印刷术发明之后,学子读书相对容易,教育得到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并无体现。答案:A3(20
3、18全国卷)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这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中影响很大,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文化的氛围,故选D;其他各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B、C三项。答案:D4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
4、、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解析:根据材料“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可以看出明代科学已经具备了明显的近代特征,A项说法正确;一本农政全书不能表明明代科学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也并不能体现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B、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5、()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可以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缺乏逻辑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A6(2019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 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C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
6、才解析:从材料中的“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可知,宋朝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A7(2018浙江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 B C D解析:“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
7、娥冤;王祯农书”应该是元朝的成就,“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指的是北宋的成就,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指的是汉代的成就,“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指的是明朝的成就,据此可以判断C符合史实,故选C;其他选项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答案:C8(2018湖南茶陵三中高二月考)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缺乏数理逻辑推理不重实用不注重科学分析注重经验总结A BC D解析:从材料中的“缺乏心智”“满足于靠经验”可知,莱布尼茨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缺
8、乏数理逻辑推理、不注重科学分析、注重经验总结,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错误,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
9、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至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
10、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中国14世纪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认同。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3)大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理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
11、性和分散性决定了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材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材料三: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从思想文化层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答案:(1)医学:黄帝内经;数学:最早发明了十进位值计数法;天文学:甘石星经。(2)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3)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没有进行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