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桃花心木1.小组讨论:种树人有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_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作者从种树人的做法中得到什么启示?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做法: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二是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原因:培养树苗适应环境、自我生长的能力,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以便在恶劣环境下能顽强地生存。_3.全班交流:在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例如,“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找出来,然后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_启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
2、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1.选词填空。偶尔 偶然 (1)种树苗的人()会来家里喝茶。(2)学龄前的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十分()。2.写出句中带点词语的反义词。(1)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2)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3)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3.按要求改写句子。(1)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改为陈述句)_ (2)桃花心木是一种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树。(缩句)_ (3)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改为转述句)_懒人不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桃花心木是树。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他每天都来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4.阅读课文倒数第3段,完成练习。(1)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B.桃花心木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大树。(2)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想到哪些“不确定”呢?A 作者从种树的道理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_的写法。它是借_,来比喻_。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借物喻人某一事物的特点人的某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