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duycngtng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sh we zh孰 为 汝多知乎请欣赏课文朗读。o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o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o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o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o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o孔子/不能/决也。o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词语解释:o 1、初:刚刚。o 2、则:就。o 3、此不为:这不是。o 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o 5、日:太阳。o 6、东:到东方。o
2、 7、游:游历,游学。o 8、辩斗:争辩。辩:辩论;斗:争斗o 9、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很凉爽。o 10、知:同“智”,智慧。o 11、日中:正午。o 12、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o 13、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o 14、为: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知 乎!”返回辩论争胜负缘故认为距离正午到清清凉
3、凉伸手热水判断谁认为 你通“智”,智慧LANGDU谁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文章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辩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来当翻译:o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o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o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o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
4、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o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o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o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两小儿各抒已见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被两个孩子笑话。返回两小儿辩日1如车盖(大近)2沧沧凉凉(凉远)初出日中如盘盂(小远)如探汤(热近)孔子不能决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3、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5、。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返回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人物形象:o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o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道理我来说:o 一、要有探究自然的精神。o 二、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o 三、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o 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o 五、学无止境。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返回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