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0 杨氏之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1721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0 杨氏之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0 杨氏之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类文阅读-10 杨氏之子咏 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注释】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骤:急(速),紧。 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比不上。 乐: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1.对于文中的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内集:家庭聚会。 B.俄而:不久,一会儿。C.欣然:高兴的样子。 D.因:原因是。2.根据注释,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1)

2、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下面两句诗句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4.你积累了哪些咏雪的诗句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参考答案】1.D2.(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2)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3.B4.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小时了了刘义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

3、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y)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 j)。【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 诣:到。 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仆:谦称。 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著有老子一书。 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

4、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B.小的时候很迷糊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5、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参考阅读】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

6、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A2.孔融不是李元礼的亲戚。他的解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因为陈韪说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反过来说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意思就是说陈韪没什么才华。4.孔融是个非常聪明,口齿伶俐,反应很快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