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一只贝∣长春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1038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一只贝∣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一只贝∣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1课 一只贝一、正音字压力 串着 瓦砾 棱角 啮掉 漩涡 丑陋 细腻 稀罕二、多音字旋 壳 三、区别字即( )砾( )誉( )腻( )踢( )既( )烁( )誊( )赋( )惕( )涡( )锅( )拆( )折( )四、近义词稀罕 围拢 荣誉 寻找 折磨 可怜 破烂 玩耍 五、反义词荣誉 围拢 稀罕 破烂 光洁 体面 起伏 六、填空1、一只贝是一篇现代( )故事,作者是( )文章讲述了一只贝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磨制成一颗晶莹的珍珠的故事,赞美了( )。2、这篇课文采用( )的写法,赞扬了这只贝( )的精神七、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从“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2、。”这个句子你感受到贝的什么?2思考:对于贝来说,值得他们骄傲的荣誉到底是什么呢?会是怎样的美丽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描写贝壳美丽的语句?3从哪里看出贝的可怜?4文中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5贝是一颗什么样的石子?从哪能看出来?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

3、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6.你有过文中的贝的经历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