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藤萝瀑布学案 兼馨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能力目标: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3、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情感价值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特殊感情。 2.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学习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情达意。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导语: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
2、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一、了解作者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她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在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隽永如水,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二、课前预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旨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
3、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3文中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基础大比拼:1、字词正音 嚷( )嚷 绽( )开 忍俊不 禁( ) 迸( )溅 伫( )立 酒酿( ) 仙露琼( )浆 伶( )仃( )2.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浅紫 B.抚摸 C.遮住 D.遗撼( )A.笼罩B.繁蜜C.琼浆D.喜悦( )A.瀑布B.发瑞C.迸溅D.蜂围( )A.蝶阵B.盛开C.最嫩D.贮立( )3.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观察别人的说话、脸色,揣度其心意。( )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长时间的站立
4、。( )忍不住笑。( )爆发,往外溅散。( )光辉灿烂,也用来形容有显著成绩。( )三、精彩展示: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与主旨1、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提示:哪一部分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看花(17)、先写 ,次写 ,再写 。是按由 的顺序描写的。再写赏花的感受惜花(8一9) 思花(10、11) 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四、过关斩将:赏析课文1、 文中第一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作者为什么要停住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26段中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夸张: 反复、拟人: 比喻:1). 2). 拟人:1). 2). 3、
5、“想摘”与“”没有摘”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花美想摘,热爱生命而不摘4、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研究分析课文,小组讨论1、“香气”可以闻但是看不见,作者为什么说是“淡紫色”的?2、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有何作用? (1) (2) (3) 3、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什么人生意义?怎样理解?(1) (2) 4、课文开头“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矛盾吗?为什么?5.课文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文章就应该是描写花的,但文章并不是全部写花,仔细朗读课文,看看作者还
6、写到了什么?三、课堂练习1、文章题目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文题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2、 紫藤萝瀑布中写道: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作者赞美藤萝顽强的,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文章运用的是的写法。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学习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B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C中国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小康社会。D不是困难吓倒了我们,而是我们战胜了困难。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
7、营造一点生机。仿写: 5、有人评论说紫藤萝瀑布既是一幅精致的画,又是一首深沉的歌,这两方面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回答。四、课下作业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或句子,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1.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2.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3.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的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五、写作
8、背景补充: 宗璞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她和弟弟从小就在清华园中长大,好不容易熬过了生命的苦难,几经雪欺霜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本以为扎根在这片沃土里的种子应该顺利地发芽开花,谁知道生命的风雨来了,可是有谁想到,弟弟这个才华横溢的科技工作者,正当要施展抱负,绽放自己生命的花朵的时候,却发现身患绝症,已经无法医治,死亡之神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正当他们风华茂盛的时候,却失去了报效祖国的机会。作者深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虽已过去多年,但心灵上的创伤仍无法愈合。作者的弟弟当时处于癌症晚期,命在旦夕,作者面对弟弟的英年不幸,雄才未展深感受悲痛。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作者写
9、了这篇文章,因而心情是异常焦虑。小结:美好的事物(紫藤萝花就是一种象征意义)是遏制不了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涓涓流动。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的人们,加快了脚步,前边就是更加美好的彼岸。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长久地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这样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中新事物不断成长,因此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作者把藤萝的花比作“帆”,也表达出人生应如帆一
10、样随时起航,在生命的河流中勇往直前。六、启发思考题:(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那么,写景抒情的作文,怎样写才好?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法才好?(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景
11、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亲切?(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七、小结 :写作借鉴的经验及学习本文的收获。 练笔,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内容自拟。悟。作者把藤萝的花比作“帆”,也表达出人生应如帆一
12、样随时起航,在生命的河流中勇往直前。六、启发思考题:(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那么,写景抒情的作文,怎样写才好?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法才好?(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景
13、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亲切?(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七、小结 :写作借鉴的经验及学习本文的收获。 练笔,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内容自拟。紫藤萝瀑布答案1、字词正音 嚷(rng)嚷 绽(z
14、hn)开 忍俊不 禁(jn) 迸(bng)溅 伫(zh)立 酒酿(ning) 仙露琼(qing)浆 伶(lng)仃(dng)参考答案:一、1.D2.DB BD3.察言观色伶仃 伫立 忍俊不禁迸溅 辉煌四、初读课文,理清结构2、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提示:那一部分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看花(17)、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再写赏花的感受惜花(8一9)思花(10、11) 看花(17) 繁花似锦 花瀑 整体花穗,花朵。 局部惜花(8一9) 思绪万千思花(10、11) 振奋精神:生命长河无止境 五、赏析课文2、 文中第一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作者为什么
15、要停住脚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被美景所吸引。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体现其美丽。内容上突出“我”的定点赏花,结构上,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阅读心理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26段中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夸张: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写出了“瀑布”的面积之大)反复、拟人:“我在开花”-“我在开花”(写出了紫藤萝的活泼可爱和充满活力)比喻:像一条瀑布(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话,写出了花繁华盛)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盛开时的外形,“满”、“鼓鼓” 写出了花旺盛的生命力) 又像
16、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拟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写出了花的生趣盎然,生命力旺盛) 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写出了花的欢乐、争胜斗艳,表现了花的活泼可爱,充满活力)5、“想摘”与“”没有摘”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花美想摘,热爱生命而不摘6、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焦虑和悲痛-宁静、喜悦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
17、的哲理。 课文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文章就应该是描写花的,但文章并不是全部写花,仔细朗读课文,看看作者还写到了什么?明确:1、写紫藤萝花的繁盛(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光辉)2、 写紫藤萝花曾经的悲惨遭遇(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3、 写作者的感悟(过了这么多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赏花:繁盛、辉煌-繁花似锦忆花:稀落、伶仃-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悟花: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振奋精神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活的喜悦”
18、,次写花受到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悟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可以说紫藤萝花启示了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第二课时二、研究分析课文1、“香气”可以闻但是看不见,作者为什么说是“淡紫色”的? 通感 :将嗅觉转化为视觉,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并由芳香引入对十年前的回忆,过渡自然。(通感,是比喻的一种。)2、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有何作用? (1)“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2)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
19、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3)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形成对比,反衬眼前的湖的生逢其时,从中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为下文思考作铺垫。3、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什么人生意义?怎样理解?(1)“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无论是人还是植物都回遭遇不幸事,但这终究是有限的,短暂的,而生命长河是无限的,所以应用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5、课文开头“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矛盾吗?为什么?“停住”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从遭遇了不幸的紫藤萝身上得到生活的启示,被它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课堂练习【基础知识】 1、迸、仃、绽、伫 2、内容:烘托“我”的情感;结构:引起下文 3、比喻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紫藤萝瀑布的多和密 4、宗璞 顽强的生命力 借景抒情 5、D 6、我愿是一棵小草,为大地增添一份绿色.7、略(语言美;对人生的感悟)【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看花繁花似锦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悟花振奋精神分段:第1-6节:看花(第一段)。第7一9节:忆花(第二段)。第1011节:悟花(第三段)。板书7.小结写作借鉴的经验。(托物言志或者说借景抒情,象征意义,修辞手法比如通感,比喻、拟人、夸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