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六年制小学湘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结下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赞颂了史沫特莱和沈国华之间的深厚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以达到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目标。一、教材分析(三)重点难点(三)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句段表现人物的情感及品质;2、学习通
2、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情感的表现手法。3、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二)教学手段:(二)教学手段: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探究,以学生的读、悟来带动课堂教学,领悟课文的深意,力求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三、学法指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学过程读 悟 说抗战时期的一对特殊母子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
3、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美国人,生于密苏里州。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史沫特莱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检查自学生字 jin shn zh tn zh w鄂兼沈稚炭驻武L lu x shng ru ln例逻牺牲蹂躏 1.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是谁?2.沈国华为什么能成为史沫特莱的儿子?课文通过哪几个具体事例来写的?阅读课文并思考细读课文 认识人物分享具体的语句或事例,感
4、悟史沫特莱与“中国儿子”的深厚情谊。“可是,一转身,附近树丛里找不到史沫特莱和她的马夫!沈国华摸着黑,呼喊着,搜寻着。”描述了沈国华和史沫特莱失去联系后无比焦急的心情,体现了沈国华高度的责任感和“母子”情深。“当沈国华见到史沫特莱时,他不停地叫着史妈妈。望着眼前这个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的孩子,史沫特莱热泪夺眶而出,紧紧搂抱住他,一个劲地叫着:儿子,我的儿子”描写了史沫特莱被这个全心全意保护自己的孩子深深感动,又心疼又喜爱的心情。“他庄严地敬了个军礼,热泪滚滚地说:史妈妈,我很想跟您走。不过,现在我得留下来,到前线打日本鬼子,等胜利以后,我再去看您!”再也找不到沈国华的身影,他牺牲了,牺牲在弹雨纷
5、飞的战场上忠于职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这篇文章感人的地方还有很多,你能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你怎样看待沈国华的选择。拓展学习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国际友人上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如史沫特莱、白求恩、斯诺等。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讲给同学听一听。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奋战,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最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最伟大的革命战争。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又以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的“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抗日战争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照顾着史妈妈认真负责(13)保护着史妈妈打动人心(410)拒绝出国深造感人肺腑(1119)牺牲在战场上催人泪下(20)异国母子情拳拳爱国心板书设计五、教后反思这一课篇幅长,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差距大,引领孩子们深入文本,存在着不少困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使课堂教学做到朴实、扎实、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