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乐园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格言。 技能目标:1、区别形近字。 2、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掌握浏览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魅力,喜爱语言。 教学重难点: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掌握浏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想象力。 教学准备: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交流,你发现什么。 4、齐读巩固。 二、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下面两组句子不同的表达效果。 1、自由读句子,比比,你发现什么? 2、交流。 三、读一读,记一记。 1、
2、自由读格言。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交流。 4、指导背诵。 四、读一读 1、自由读,思考: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教师小结。 4、 朗读全文。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介绍某件物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能力,并敢于大胆与人交流,清楚大方地说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介绍某件物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能力,并敢于大胆与人交流,清楚大方地说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交际热情 1、 教师扮演病人,请求学生帮助自己,告诉自己如何用药。 2、 学生评价:
3、介绍时是否抓住重点,说得是否简洁,解答是否耐心? 3、 导入交际话题:我来告诉你。 二、明确要求,进入情境 自由读题,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三、再现生活情境,口语交际 1、分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2、推荐一人全班交流。 四、全班互动,集中交流 1、各个小组选派一人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学生说清物品的使用方法。 2、 交流中学生可提问,形成生生互动。 五、教师总结。 习作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2、练习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4、 (出示反应身边变化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同学们,看到这些你们怎么想?是呀,变化就在我们身边,真大呀! 二、明确内容,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2、反馈,师相机板书要求。 三、组织交流,开阔思路: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
5、“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人或哪些事有较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怎样写才能突出变化真大?。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四、指导选材,学生习作 1、学生打作文草稿; 2、 交流范文。师生共同修改。 3、学生根据要求自我修改; 4、誊写。